再次接近这个案例,居然艰难,但很值得,尤其是赵老师最后的加入,仿佛一撕那种深沉的压抑,看到家庭动力和希望。
感谢求助者,感谢一起分享的同仁!
——化境
让求助者表达早期的缺失是让她进行自己修复的一次机会。
——季勇
“认知层面讨论”适合发展性问题和初期型讨论。
家庭的生命力让我敬佩、惊叹。这个案例是美丽的。
——小熊
今天的案例让我觉得很无力、无奈,有那么多无奈的家庭和无奈的人呀,家庭的生命力似乎有点遥远
——润
今天的案例比较典型,对创伤性应激既有一些思路,为什么要让来访者倾诉和共情?如何利用催眠舒缓情绪?让来访者的情绪有所整合和呈现,以次机会可以发展自我。
——杨普堰
第一次接触到“应激障碍”的案例,让自己有点焦虑……
了解整个案情后,对求助者既有同情,又觉得她很了不起,在那样的家庭关系中,凭自己坚强的生命力去拯救家庭的幸福,希望她的愿望能实现!!
——田芳
通过裴老师的案例,感悟到家庭应是个人能量的源泉,但是家庭主导者如果是负能量的,会耗竭孩子的能量。客体关系非常重要。
——敏
在这个案例中,咨询师调动各种资源帮助求助者,求助者也有强烈的改变欲望,求助者的改变促进咨询师的成长。
——老猫
1、 第一次参加活动,听了咨询案例感觉很真实,终于自己介入了真实案例的分享。
2、 听了大家的提问交流、探讨,感觉与他人的差距,感觉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了延伸。
3、 活动中有许多问题,一是自己的知识少,二是见到的案例少,三是还没有接触到真实的案例,感觉自己的认知与大家不合拍,不敢多问。
——许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