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启心理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4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沙盘游戏分享(3)

[复制链接]

3

主题

4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13:5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沙盘游戏分享(3)
团体沙游治疗的作用
促进现实人际互动的改善,提高和改善处理人际知觉和人际交往的技能
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体会自己对他人的影响
通过感悟他人的心理,而促使自己心理的成长,达到人际关系和谐
创造心灵的归属
增强成员的责任感
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

团体的适用范围 :
具有同一特征或者面临相同问题的个体组成,比如同样是焦虑的群体或者人际关系的群体
被一个共同问题困扰的团体,比如学生宿舍人际关系 的不和谐,夫妻关系以及亲子之间关系不和谐可以构成团体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直指人心
或者需要获得凝聚力、获得成长与整合的团体

团体沙游中的治疗者的角色
见证者和促进者
记录制作过程和讨论过程
给每个成员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使他们感到包容、受保护
党成员由于冲突、矛盾而表现出了倦怠时,治疗师要接纳他们的种种抗拒,促进他们反思,尊重他们的决定,对成员们的成长要以一种赞赏的态度来对待

团体的构成
具有同一特征或面临同一问题的个体组成团体
具有不同人格特质的人组成一个团体
不同年龄、班级、组织的个体按分层抽签的方式组成团体
自然团体
团体人数:根据需要来定一般4-8人

团体沙游治疗的规则
摆放玩具的顺序是事先的抽签或猜拳来决定,尽量保证团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做“第一”的机会
每人每次只允许一个作业,如放一个玩具,挖一条河,或堆一座山等
整个制作过程都不允许成员之间说话,以免相互了解意图,但成员可以与治疗者之间有互动
不能将他们或自己摆上的玩具拿走或放回玩具架,但允许移动自己或他人所摆放的玩具,并算作一次,移动完后在 这一轮中就不能再摆任何玩具
制作过程中,团体成员可以选择在某一轮放弃,什么东西都不摆放
整个制作过程最后一轮的最后一个人在百万后还可以有一次修饰的机会,对整个作品做一些调整,但不能再添加玩具
每次的制作时间没有严格的规定,但一般4-5人的团体以一次咨询时间50-60分钟为准
团体成员参与治疗是根据自愿原则进行的。每个成员都有权在中途提出退出的要求,但必须向治疗者说明自己退出的理由。如果以后再想加入的话,应先向治疗者提出申请,由团体其他成员和治疗师一起协商决定。

制作
触摸沙子,体验沙的感觉
按规者进行
咨询师不能参与,对于违反规定的也不要阻止
每轮结束的时候拍照记录

讨论
谈自己摆放每个玩具的意图
对他人摆放玩具的感受
咨询师可以结合团队特点设计分享的主题
对作品的整体构思、作品的主题等

作品的拆除和场面的清理
最好有治疗师和团体成员一起来拆除作品
如果有成员表示不愿意自己的作品I在自己面前被拆除,可以等成员离开后,由治疗师自己拆除


记录和整理
记录以每次每一轮为单元进行记录
包括每个成员制作的情况,摆放玩具的个数、名称、所占的区域,每轮的时间等
每一轮完成后,对作品进行拍照,方便以后整理和讨论

团体沙游的治疗阶段
“各自为政”,冲突阶段
“察言观色”阶段
调整沟通阶段
协调共感阶段
整合阶段

“各自为政”冲突阶段
团体成员各自摆各自的,不顾他人
虽然在同一个沙盘中进行制作,但从作品中能明显感觉到彼此的界限和区域非常分明
初次沙盘作品经常玩具很多,很杂乱,区域分割,主题分散
团体成员之间会有一种陌生感

当他们由于不理解自己的意图而挪动了自己所摆放的玩具,或者自己以为是好意而对他们所摆放的场面进行调整时,就会出现强烈的心理冲突
成员的退出

“察言观色”阶段
冲突--反思--制作 步调减慢
成员每摆一轮都非常谨慎和小心,他们在考虑自己摆的东西是否与他人摆的相协调,是否与作品的整体风格相协调,他人是否接受自己,会不会影响他人等
每一轮用的时间都逐渐延长,成员拿着玩具思考和犹豫的  出现得越来越多

调整 沟通阶段
成员在制作完成后的交流加深,他们开始开诚布公地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谈自己的困惑与矛盾,以及对团体的期望
有时争论的很激烈,但大家都会感觉很舒服

协调共感阶段
团体成员都感到有了默契,他人摆放的玩具正是自己想要摆的,他人对自己所构造的场景的修饰也符合自己的意图 自己对他人所摆放的东西的修饰也能得到他人的认同,整个团体都达到了一种共感
整个制作过程中大家都在用心感悟彼此的心声,对彼此的摆放都非常关注
作品的协调性增强,主题更加明确,玩具摆放数量减少

整合阶段
整合是团体沙游发展到最后阶段的特点,此时作品主题明确,流畅整合
对于这一阶段的作品,成员们非常珍惜,舍不得拆除,总希望将这一美好的瞬间永远保留下来,他们会一起和作品合影在欢笑声中回顾、欣赏制作过程

听了你容易忘记塔,看到了你容易理解它。
思考了你容易记住它,体验过你容易践行。

试验就是最高的权威,是确定性的试金石。
在体验中享受着发现的乐趣-----罗杰斯

结语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28

帖子

61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12
沙发
发表于 2016-1-11 14:38:25 | 只看该作者
又读了一回 和当时上课时的感受就是不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28

帖子

61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12
板凳
发表于 2016-4-5 16:51:44 | 只看该作者
“抱持”,心理分析的方法与态度

“抱持”是在包容的基础上,把握住内在心理的涌现。英文的“Hold On”看似简单,也已经被荣格分析心理学赋予了专业内涵。

我用了布格罗的“少女与爱神”。

实际上,我本来是想用“圣母子”的意象,来表达“抱持”,之所以选用布格罗的“少女与爱神”,是因为其中不易被理解的抱持中的“持”。

记得很多年前,在美国,宗才法师告诉我:“能持自性,法规物解。”(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999900100hl59.html

汉字之“持”,内含法度,分寸和操守,正是心理分析之“抱持”的关键。

记得在为亚龙先生之《诊疗椅上……》撰写序言时(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999900102e6dy.html),我用“诚实、自觉与自制”作为标题。

诚实与自觉,是抱持之“抱”的基础,而其中的“自制”,正是“抱持”之“持”体现。

                                                       ——申荷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启心理论坛  

GMT+8, 2025-7-1 22:21 , Processed in 0.06851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