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启学社活动记录 |
制表人:么娆 |
活动主题 | 读书会 | 活动时间 | 2014年7月23日 周三 18:30-21:00 |
活动内容概述 | 《精神分析引论》[奥]Sigmund Freud 著 彭舜 译 车文博 审 |
|
读书内容:第一讲 绪论 |
活动地点 | 新中译 | 主持人 | 杨艳 | 读书人 | 么娆 |
参加人员 | 裴晶莹、杨艳、熊婷婷、么娆、李梅、彭敏燕、王益京 |
活动 | 么娆 | 通稿 | | 分享 | |
记录人 | 发布人 | 提供人 |
内容简介 | 第1讲 绪论 |
|
章节内容: |
精神分析的适应症(或对象): |
精神分析是治疗神经症患者的一种方法。 |
与其它疗法不同之处:不会在治疗前告诉患者疗效很好,而是对患者 |
阐明三点:疗程长、需要患者自身的努力和配合、效果无法保证。 |
——精神分析理论的研究对象 |
|
学习精神分析理论的三个难点(文中“教学与训练的有关问题”): |
1、学习精神分析的方法: |
与其它方法相比,该方法的学习和训练方式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 |
并且是通过间接的转述的语言。 |
克服这一困难的方法: |
(1)自我分析——“一个人可以通过研究自己的人格来自学精神 |
分析。” |
(2)对日常心理现象进行分析 |
(3)在指导下进行自我分析——“在有实际经验的分析者指导下 |
进行自我分析,体验自我分析的效果,并且可以找机会去学 |
习掌握分析者微妙的技术。” |
——精神分析理论的研究方法 |
|
2、学习者以往的固有经验:较多学者具有医学、物理学、生物学、 |
化学等学科知识,但这些学科的假设和观点距离精神生活 |
较远。 |
造成的问题:有一部分患者无法被治疗。因为上述学科的知识对 |
于很多“临床经验本题所包含的各种症状的起源、机制、相 |
互关系还是一无所知”。 |
精神分析试图为精神病学提供它所缺乏的心理学基础。 |
——精神分析理论的意义 |
|
3、精神分析学说引起了学术界强烈的争议: |
学术界对精神分析学生非常不包容、不友好,这是由于精神分析 |
学说的两个基本假设。 |
假设一:“心理过程本身是潜意识的,并且整个心理生活只有某 |
些个别的活动和部分才是意识的。” |
此假设与传统观点“心理的即意识的”产生了强烈冲突。 |
假设二;“性的本能冲动(包括广义的和狭义的)是神经性疾病 |
和心理疾病的重要起因。” |
性冲动的作用:神经性疾病的根源、文明的动因(个体 |
以牺牲性冲动为代价创造文明) |
——精神分析理论的社会背景、基本假设 |
|
结尾:为听众增强学习精分的信心:精神分析理论的提出并无任何图谋, |
应相信自己努力所得,不应过分顾及外界阻力。 |
|
个人对本讲内容的理解: |
本讲作者主要想做的工作是要卸下听众的防御,同时介绍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概念. 为何出于此种目的?一、理论本身:理论观点本身具有较大冲击性,作为很有可能第一次接触到该学说的听众来说,如果不做有意识的卸下防御的工作,很有可能无法让听众接受;二、社会背景:当时的学术届对该学说争议极大,对理论的科学性、观点的合理性产生了极大的质疑;三、在为听众卸下防御的过程中阐述精神分析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研究假设等基本概念。 卸下听众防御的方式?通过阐述学习和训练精神分析方法过程中必将遇到的几大障碍。一方面从听众角度入手:打破听众原有教育背景、理论框架、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固有模式;另一方面从理论的外部环境入手:阐明外部环境可能存在的偏见和成见来打破防御。 |
一句话感言 | 参加人员 | 一句话内容 |
小熊 | 今天的读书会内容,让我觉得很难轻易用几句话就能描述出这一篇章具体写了什么,因为觉得“老弗爷”他本身太对作者负责人的态度感动了我,他说的很全,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读者和观众的需要,也给我们讲清了如果感兴趣可以有的学习方法和路径,以及对学精神分析可能会产生的各种困惑表达共情。让我非常佩服弗洛伊德冲破了那样多的俗世的力量,敢于坚持做自己的勇气!对他本人及《精神分析引论》这本书的敬畏之情油然而升。 |
润 | 精神分析理论是如此的博大精深,仿佛还只是远远地看到露出海面的冰山的一角,还要不断地靠近、沉入。 |
杨普堰 | 今天的读书会让我体会很多,《精神分析引论》可以学习的东西太多,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启发很多,值得我们去研究和精读,收获很多。 |
敏 | 了解到如何成为一个合格咨询师的途径,老弗爷的精神分析的核心内容也在本章提出。 |
李梅 | 体验到听觉、视觉的感受性的差别,静默能给大家的不同感受等,还是想让自己在其中的状态。 |
韩超然 | 1、读书的感受:意识到读书的当下个人的内心的确比较焦躁,是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读与思考很难同步,要同时进行才会有所进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2、对内容的感受:弗洛伊德的学说无法政委,有点儿自圆其说的意味;然而任何学说和理论,乃至科学、哲学、宗教等不同解释系统又何尝不是如此。 |
3、对作者的感受:勇于开拓、勇往直前、力量、执著。 |
化境 | 我们的读书会设计目标是“依托经典,训练听觉道的敏感性,强化对语言、语气、语调中所携带信息的辨识能力,提升专注力”。今天的活动让我对此有了新的理解:一般来讲,与视觉相比,听觉在我们社会化的过程中被大大的弱化了,加之自恋、回避等在心理过程中的加入,“听”不见,就出现了。所以,用功能性读书会,来培养咨询师的基本能力,嗯,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