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体让我更易联想到自己,虽然有些模糊,大家的分享,让我学习到生活中非常更需理解的部分,多方面的生活感悟,让我收获。
————杨普堰
客体关系理论概论,介绍了五个有代表性的学者,梅兰妮,克莱因,费尔贝恩,玛格丽特.马勒,奥图.肯伯格,海因兹.冠哈特,以及他们的理论,虽然目前各种概念还很混乱,但有些情境模式与生活中很契合。
————敏
今天开始学习客体关系,客体关系理论在解释事物中心理问题的成因中占重要位置,期待与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老猫
客体关系--精神病理学,不论是克莱因的婴儿客体关系的偏执状态,抑郁状态的划分,还是费尔贝恩的依赖作用,还是马勒的分离个体化,以及科恩伯格对边缘性人格障碍及柯哈特自恋型人格类型的描述,虽然不能马上理解,但高兴的是对自己的的理解更多了。
———化境
其实《客体关系理论》这本书几年前我就买了,里面说得那些词,比如投射,比如移情等等,对我来说实在是太不陌生了,并不是太以为然,但还是觉得该来听听,没想到听的过程里蛮享受的,依然是很放松的状态,一会儿仿佛回到我的婴儿时期,觉得有好几个心理专家在我面前把我所有的心理需要都讲述了出来,又那么温婉,让我觉得非常舒服,因为有人懂我,一会儿又回到现实世界,关注专家当下的内心活动,关注旁边的同学们在说什么,整个过程很享受,我觉得学社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客体,在这种稳定的客体关系中,我获得了很多成长。
————小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