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考试提醒:
主页 > 心理动态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阐述社会心理因素与下腰痛的相关性

http://www.psy8.cn2011-12-22 17:00未知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更多

二、LBP的个性特征 

显然社会心理因素对疼痛的影响得到了如上所述疼痛基础研究的有力支持。 

在社会心理因素与LBP的关系上,一些学者作了许多富有成效的研究,Adams对23例腰痛患者采用由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修订的心理问卷(MMPI-II)进行测试[4],受试者年龄20~55岁,均有轻微创伤史,腰背痛至少6个月,先前临床上无抑郁症史,血样检查正常,X线检查正常或接近正常,无严重神经学症状或其它严重潜在的病理变化。23例无疼痛受试者为对照组,结果患者抑郁症、疑病症、癔病和精神衰弱量表得分较对照组统计学上均升高,提示慢性腰背痛患者有明显的心理障碍。Rose对162例病程不超过2个月的腰背痛患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心理学测验[5]结果也表明一些躯体症状与心理变异的关系,认为在处理腰背痛患者时,要同时重视心理和躯体因素,Siv ik对23例有劳动保险的慢性LBP患者和61例无劳动保险的慢性LBP患者经过严格的心理学检查和躯体检查,表明有劳动保险的患者与无劳动保险的患者,其人格特征及躯体症状有明显的区别[8];Leino等对902例在钢铁企业工作的蓝领和白领工人进行了为期10年的观察,结果当年龄、性别、社会地位、工作负荷等被控制以后,颈、肩、腰背痛的发生与心理因素的关系十分密切[7];Hansen对404例患者进行了20年的随访,通过MMPI测试,结果有下腰痛史者疑病-抑郁-癔症的比例明显增高[10];Hasenbring、Riley、Brophy、Burton等研究也得到了相类似的结果[9,12,18,19] 。LBP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国内文献末见独立报道,孙剑、张亚林、王春芳等分别对包括LBP在内的慢性疼痛患者的心理行为特征进行了评定[20~22],认为慢性疼痛患者常有较明显的抑郁情绪(孙剑,1997),述情障碍(王春芳,1993)。 

已证实,慢性LBP的个性特征常包括抑郁、疑病和癔病即神经三联征,还有其它精神衰弱特征包括焦虑、强迫行为和一般性适应障碍增多等[4~6,10,20]。 

抑郁是一种没有明显原因的或与身体状况不相适应的过度的悲伤情绪;是指情绪低落,丧失愉快感、悲观、缺乏兴趣、自我评价降低、睡眠与饮食障碍、自觉不适等。慢性疼痛和抑郁对患者的躯体、行为及情感的影响是很相似的,如它们都使患者食欲下降、失眠、性功能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对日常生活失去兴趣,工作能力下降,自尊心低、无助、失望、冷淡和冷漠。 

令人感兴趣的是,是疼痛引起抑郁,还是抑郁引起疼痛,目前争议较大[10],Lindsay等早在1981年就已经提出抑郁-疼痛综合症这一术语,认为慢性疼痛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着生物学的内在联系,而且两者对抗抑郁治疗都有效[24]。人们已了解,下丘脑、丘脑、边缘系统与情绪的发生和变化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它们是情绪中枢所在,而目前,功能性成像技术已证明,扣带前回(属边缘系统)能感知痛觉[15,17]。 

疑病是患者对疾病的不切实际的害怕,同时包括焦虑、抑郁、强迫性格特点等特征,是躯体症状不能被医学解释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慢性LBP患者中疑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可能不完全是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疼痛作为一种对身体的压力,通过自主神经和心理神经内分泌系统同时影响了生理和心理反应。 

癔病是精神冲突在感觉-运动系统转换成躯体障碍,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疾病;通过暗示、催眠、心理治疗等,这种转换是可逆的。 

焦虑增加或紧张,就可能使骨骼运动增加,如果保持这种情况,即使并发很轻的外伤,也容易引起疼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更多...栏目热点
更多...栏目推荐
2015年《中国本土化催眠》心理治疗技能班29期
2015年《中国本土化
2015年《中国本土化催眠》心理治疗技能班(29期) 海口站 最适合中国大陆人的催眠技…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推荐文章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全过程-实用自我治疗技能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
你梦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吗?学习了心理咨询认证课程但面对求助者仍然无从下手?你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