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与其说我们爱的是我们的伴侣,不如说,我们爱的是一直被深藏起来的自我。
反方:爱本身没有错!
反方观点:爱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一段关系。
理由一:我们都找错了方向。
完美的爱,是每个人追寻的;然而,我们所经营的任何一份关系无不伤痕累累。这是无数人对于爱情的巨大困惑。
在《完美的爱,不完美的关系》一书中,作者约翰·威尔伍德提出了两个概念:“绝对的爱”与“相对的爱”。
他认为,存在一种“完美之爱”。但这种爱只可能从内心深处来,它安住在我们的天性之中。这是一种人与自我、他人、生命的最和谐的相处方式。在这种爱里,我们无私的关怀他人,无条件的接纳自我,喜悦的与生命共处。
但问题是,我们能在爱情关系中找到这样的爱吗?
作者认为,人们压根找错了方向。人是身具无数缺点的动物。我们贪婪、自私,容易恐惧、紧张、嫉妒。每个人有不同的身体、家庭背景、价值观,每个人都是如此独特以至于人的关系不可避免是难以和谐的。
这就注定了,在一段关系中,我们只能遇到“相对的爱”,即不完美的爱。
看,问题就在于,我们期望从一段关系中得到的,其实并不存在。
我们常常告诉自己,我们找不到爱。但真相是,我们根本不信任爱。不信任爱。
于是,一方面我们渴望爱情,另一方面又不由自主地恐惧爱的出现。
即使进入一段关系后,不管我们爱这个人多深,都难以克服恐惧感和不信任感。
理由二:我们根本误会了爱情!
关于爱情的第一个误会:爱错了人。
对于爱情,我们有许多幻想。最常见的是:我们生来就会为了追寻那个TA!从无数的浪漫爱情故事中,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这世界上一定有一个人是为了与我们相遇而诞生的。
真是这样吗?
精神病学家法兰克·皮特曼却从一针见血地指出:“没什么比‘灵魂伴侣’一说造成更多人生不幸了。”
一旦陷入爱情迷局,我们就会抱怨选错了人。于是很多人就开始蠢蠢欲动,找小三的,或者离婚的,都是为了找到那个“对的人”。
法兰克指出,这是一个误区。实际上所有婚姻可以说都是“不合”的――夫妇都来自不同的家庭,对事物有着不同的看法。幸福关键在于用两只眼来看事情:一只眼从配偶的角度看,一只眼从自己的角度看。
也就如同葛优在电影《非诚勿扰二》中说的:爱情,就是将错就错!
关于爱情的第二个误会:爱情不变论。
关于“七年之痒”的说法,我们一直深信不疑。现如今,我们的爱情周期越来越短,“七年”已经太长,“三年”“四年”我们就需要止痒一下。扪心自问,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的爱情真的变质了么?
一般来说,爱情分为4个阶段。
第1阶段:共存期。这是热恋时期,情人不论什么何时何地总希望在一起。
第2阶段:反依赖期。感情稳定后,至少会有一方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时另一方就会感到被冷落。
第3阶段:独立期。这是第二个阶段的延续,要求更多的独立自主的时间。
第4阶段:共生期。这时新的相处之道已经形成,你的TA已经成为你最离不开的人了,你们在一起相互扶持,你们在一起不会互相牵绊,而会互相成长。
问题是,我们中许多人都过于迷恋于第一阶段,总是希望彼此黏在一起。于是,当另一方要求独立空间之时,我们就大叫:爱情变了!对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