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Jessica,面对90后年轻的脸庞和满腔的热情,职场前辈们自觉已经给足情面,却还是常常换来一句梨花带雨的“请你尊重我”。自控能力强一点的,或许不会当着众人的面哭出来,却很可能在接下来几日的工作里垂头丧气。情感丰富一点的,还可能“给你写一封一万多字的信谈她的内心活动和成长经历,还放在粉红色的信封里。要是被我老婆看见了,还有活路吗?”
90后自辩
学校里,老师的批评我不怕,还会有同学觉得我很“酷”。工作中被批评突然变成一种对能力的质疑,那就会变得特别伤人,自尊心瞬时瓦解。人人都有犯错的时候,要就事论事,不要上纲上线。不要一直说我“错”了,我希望你告诉我怎么做才是“对”的。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不要“批评”我,而是“教导”我?
控诉5:说出现就出现,说消失就消失
制片人张老师做电视二十多年了,手下的实习生不知道带了几多,但是最近蹦蹦跳跳来实习的90后们的行为着实让60后的他摸不到法门。
小馨是个聪明的实习生,交待办什么事总是又快又准,但让张老师纳闷的一点是,这个小姑娘怎么上班来无影,下班去无踪,从来不打一声招呼。因为电视台给实习生的位置是流动的,每天小玲到了公司,全组人都不知道,有任务了得满办公室找着她。有一天直播完毕,小馨又不见了踪影。手机、书、钱包都摊在桌上,大家都担心她是迷路了还是出意外了。找了一夜无果,第二天小馨现身了:唉呀不好意思,昨天太迷糊,东西没拿就走了……
来无影去无踪的也就算了,还有索性不来上班的:有过完一个公共假期就不见人的,因为“没有人通知我节后什么时候来上班”;有实习三个星期后突然请辞的,因为“要回老家办事”;还有为了熬夜看奥运,自己给自己放假两星期的……
其实,随着老板的年龄变轻,公司的氛围也比较轻松,已不像以前那么要求,下属昏定晨省,但是一些90后在职场表现出“幽灵”状态,让老板们在几次“寻隐者不遇”之后,心里很不好受……上下班打个招呼,不但是报到,也是做人最基本的礼貌。
90后自辩
突然消失好几天,肯定是只有“极品”才干得出来的事情,精神正常的90后绝对不会这样,希望大家不要把个别和全体90后划上等号。早请示、晚汇报,这个要看工种吧,外企的工作氛围自由,需要在乎这些吗?其实我也愿意每天和老板、同事打招呼,汇报行踪,但大家都好忙,会不会觉得我烦?还有,每天一进办公室就要满脸堆笑,其实也有点假……
控诉6:公事私事,说话都要注意尺度
90后在网络文化中成长起来,对“关注度”的渴望和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理解,给很多前辈们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在广告公司做HR的Selina最近就遇到了麻烦:某品牌新签一位巨星代言人,一切都还在保密阶段,但在平面广告拍摄期间,竟然有一位90后新人把现场照片拍下来放到了微博上。虽然被同事及时发现并删除,但还是惊动了公司上下,怎么处理,众说纷纭。而新人则辩解说:我们并未签过什么保密协议,也没人跟我说明过这些事情不能发到网上,纯粹是一时好玩,这真不能怪我。
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这些不成文的公司文化确实成了90后和他们老板之间的一个gap。80后的Yolanda常常被90后的尺度惊得自觉成了老古董:他们不但可以坦然将拿自己的私事在办公室同事中间讲,对于其他同事的私人问题会更是乐此不疲地追问甚至是打听,而且态度坦然得仿佛自己在执行正义。办公室里听见什么八卦或者是自己工作上遇到什么委屈,第一时间就能发到微博或人人网上,全然不顾这会让同行或竞争对手看笑话。还有刚进公司三天的90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每个同事的外号记得清清楚楚,老同事之间的调侃他总是“迅速融入”,叫得又响又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