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考试提醒:
主页 > 心理基础 > 心理百科 > 文章内容

当代心理学的后现代主义特征(2)

http://www.psy8.cn2011-12-31 15:12未知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更多

(二)社会建构主义的认识论基础

后现代主义把社会建构主义作为认识论基础,以社会建构的观点解释知识、真理、意义和世界。依照后现代主义的观点,人的认识是建立在以往的经验、先前的理论观点的基础之上的。人的认识同样如此,决定人们看到的东西并不仅是眼前的事物,更重要的是他的经验和他从属的社会群体及其从事的实践活动。所以人们的认识是社会互动的结果,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建构出来的,而不是对外在对象的反映。真理是发明的,而不是发现的。现代主义强调使用客观的方法可以使得观察者得到现实的持久真理。而后现代主义认为观察者总是在建构着被观察的事物。因此,被观察到的决不会是客观真理,而必然总是观察者和被观察到的东西的某种结合。所以后现代主义主张,我们对于世界的知识,我们对于心理和行为的认识既不是一种表征,也不是一种发现,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建构。认识过程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并非被动的反映。建构并非个体内在水平的建构,而是社会人际互动、相互协商和共同意识所决定的,这些社会过程决定了知识的标准和知识产生的方式。所以,建构又是一种文化的建构,是特定文化历史条件的产物。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心理现象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社会对心理现象进行了差异极大的分类。心理学的真理只是相对的,没有超越文化历史的普遍真理。

(三)促进心理学实践的四个转变

1 语言的意义和作用的转变。受后结构主义的影响,心理学中的后现代主义认为语言并非透明的媒介。现代主义心理学把语言看作是心灵的孩子,认为语言作为一个中性的工具,忠实地描述或表征了内在的心理状态。但后现代主义认为,语言不是表达思维,而是规定思维,因为我们并非被动地反映世界,而是从现有文化的语言中汲取概念和范畴去作用于世界,语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世界的框架或思想范畴。所以语言是建构性的,而不是反映性的。有多少欲望,就有多少语言。心理现象作为他者的心灵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在那里( out there)等待着语言为它们贴上标签,而是被语言建构和制造出来的。

2 从个体中心向关系模型的转变。现代主义聚焦于个体的心灵、个体的理性。一方面,现代主义在个体的水平上进行分析和探索; 另一方面,科学家的个人理性决定着哪些成为知识,哪些不成为知识。后现代主义把注意的中心从个体转向社会,从个人理性转向文化关系和社会互动。因为个体心灵和个体理性都是通过语言而建构出来的,而语言是公共关系的产物。从本质上讲,语言是人际互动的产品。没有哪一种语言是个体私有的。在个人的内在世界中使用私有的符号系统对他人没有任何意义。相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那是精神分裂的表现。因此,所谓的个体理性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参与形式。个体是否理性不决定于他自身,而决定于他所从事的活动是否与他所处的社会风俗相一致; 个体科学家是否理性,不取决于他的智力水平,而取决于他是否采纳了他所在的科学群体通行的话语。因此,心理学研究的焦点不在个体的内部,而在社会的互动、公共的关系。

3 从客观世界向社会建构世界的转变。对于现代主义来说,世界作为一种实体就在那里,以供观察。但对于后现代主义来说,世界并非一个实体,而是语言的社会建构。这并非说世界根本不存在。世界就是世界,实体就是实体,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但是一旦我们尝试去描述它、谈论他,阐述它对我们的意义,它就进入了建构的世界。因为描述、谈论、阐述需要语言,而语言并非中性的媒介,它是先在的,规定着我们的思维方式。物质、心理过程#并非世界的镜子,而是语言系统的构成成分。传统心理学把心理现象分析为认知、情感、人格等过程,认为心理现象既有它的先行环境刺激,又有其后继的行为结果。这些心理学的知识并不是作为精神实体的心理世界的描述,而是一种特定的文化传统的产物,是社会通过语言的实践活动建构出来的。在这种意义上,被我们视为真实#的心理学知识只不过是公共建构的副产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更多...栏目热点
更多...栏目推荐
超限效应是什么?
超限效应是什么?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推荐文章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全过程-实用自我治疗技能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
你梦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吗?学习了心理咨询认证课程但面对求助者仍然无从下手?你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