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考试提醒:
主页 > 心理基础 > 心理基础 > 文章内容

理想撤退了,这是一种被动性的心理防御

http://www.psy8.cn2013-10-11 14:40未知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更多

今天世俗化的理想,其实是多么可怜,它只是为了得到安全感——人们因为害怕得不到,还不敢用“理想”一词来说。

一个人要彻底干死他的自我的话,是绝对不可能的——理想亦是如此。但如今,说到“理想”,已然是一种社会隐痛了。这正暗示了某种秘密:“理想”在今天的命运,大概就是社会上无数年轻人——无论他是大学生、白领、新生代农民工还是公务员——的命运,以及这个社会的命运。

理想撤退了,这是一种被动性的心理防御

现在是2013年10月,这个节点除了有台风袭扰浙江沿海城市,着实平淡无奇。对于年轻人来说,很多东西像过去一样,还是那么的让人郁闷、焦虑、迷茫。但当我们企图用“理想”这把钥匙,打开这个群体的内心,以及社会结构的密室时,这是一个必须强调的时间节点。因为我们会发现,说到“理想”时,我们暗中已经站在了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地平线上。

从那儿出发,来打量现在的年轻人是否有理想,只是一种时空倒错。

在社会的深层变迁中,过去的“理想”的内容以及精神特征,已是一套年轻人在心理上无法体验到的语言了。“理想”一词在过去的所指早已过时,但它的“能指”仍然在活跃,就像这些年轻人群体,其内心的渴望无论多么受挫,也从未熄灭一样。很清楚,理想在今天的青年身上并没有死,是它的内容变了,对应着中国政治社会环境的深刻裂变。

《南风窗》记者在一个以白领、大学生为主体的小范围群体内作了一个调查。结果并不让人吃惊:理想,仍然是一个大多数人无法遗忘的词语,轻易地就刺激出他们的怕和痛。理想,仍然是他们在残酷的世界中往前走的拐杖,丢失这根拐杖是无法想象的,甚至是逻辑上不可能的。只是,它太痛,而且似乎还对应着可能会带来伤害的天真。因此,就整个社会的语言模式而言,当一个人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力图自我超越时,采用了诸如“梦想”、“愿望”、“价值”、“目标”等词语,来进行替代性的表达,从而来给自己在心理上疗伤。

这就是今天的“理想”的某种实质:它已经世俗化,已经被祛魅,不再望向天空,而是关心脚下。它的内容,就是在高房价的盘剥中,能够买上房子,不再当租奴;能够找到一个好点的工作(能考上公务员那是最好的了),工资增长能追上CPI;能够结婚,找到一个可以爱自己的人;能够实现某种人生规划,体现自己的价值;能够没病没灾,生活稳定……

换言之,这种理想,不再是对生活的超越,而就是对生活的保障、对生活的改善本身,以及在社会生存竞争中、心理竞争中,获得安全感、价值感的目标图景、精神激励。

另一方面,即使一个人关心政治,关心经济、社会的走向,看起来好像是有了点超越个人自我关心的理想,他仍然是高度现实主义的。是政治、经济、社会在“关心”他,他才去关心前者。他这么想、这么做,不过是希望能够给自己的生活、利益,一个权利上、环境上的保障。

这本身就是一种被动性的防御。

没有了经典意义上的理想的年轻人是无辜的

可以看出,今天世俗化的理想,其实是多么可怜,它只是为了得到安全感——人们因为害怕得不到,还不敢用“理想”一词来说。而也是因为安全感的缺乏,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群体,不得不在精神上、心理上撤退。

尽管如此,理想仍然遭受到各种挫败。也许可以说,理想在今天的命运,就是受挫。具体就是:广大屌丝群体在社会生存竞争中,被固化的不公平利益格局,以及物质主义下的心理竞争所塑造的自我期望挫败;而官二代、富二代群体,被其阶层所掌控的利益秩序,以及这个阶层的心理环境在精神上挫败。

对于这两类年轻人群体来说,想象出一种不同于现在的生活方式是艰难的,因为想改变一下强势阶层剥夺弱势阶层的利益格局,都困难重重;一种带有暴力指向的社会阶层结构,并不支持大多数人内心的理想;官二代、富二代,不得不在心理上,牢牢地附着、寄生于这个阶层结构,而屌丝群体则无法挣脱。这都不符合一个人的本性。但那又怎样?

很清楚,理想,正如进入了某个具有压抑性环境的一个人的自我一样,只能被纳入一种心理的保护机制:它不得不这样出现,这样来表达。因为,再坚持不切实际的理想,再超越世俗生活去玩那些宏大叙事,不仅得不到什么精神关怀,什么人生意义,而且只能抽空生活的基础,给自己带来伤害。

某种意义上,被认为没有了经典意义上的理想的年轻人是无辜的。他们还能怎样?

理想没有出口?我们就不那么无辜了!

无论是什么理想,超越性的或世俗性的理想,都需要一个出口,它们是一种可以被整合成集体表达的心理能量。一种秩序再坚固,也不能无视这一点:受挫的世俗化理想,比如人们买不起房,如果是零散的,其冲击对象也许只是自己,自己的身边人,或社会上的一些人,但如果它们形成可以相互传染的社会情绪,冲击的那就是秩序了,虽然,它在时间上是不确定的,只是一个趋势。

强调这一点是有必要的:理想的世俗化,作为一种撤退,如果其命运只是受挫,那么,在人们心中燃烧起希望和自信是艰难的。被破坏的心理结构,会刺激出人在精神上、行为上的破坏性,并渗透在整个社会中,使一切显得更加没有预期,更加黯淡。但当然,应该为世俗化理想的受挫,应该为它的出口承担责任的,从来不只是具体的权力主体,或抽象的政治结构、社会结构。很多年轻人和所有人一样,大概也是一个连世俗化理想都可以挫败的社会的合谋者。

从权利的角度而言,选择退回世俗生活、自我世界;选择自甘沉沦、精神空虚;或者选择只是在顺着阶层之梯往特权阶层上攀爬,都无不可。但精神上,这本身就是一种在精神上对自我责任的放弃。而如果这些选择变成一种集体选择,那,普遍受挫就是必然的。可以肯定,无论是富二代热衷于玩那些可以让他们形成群体的自我认同的私人偏好,还是“90后”农民工对政治社会的诸多命题漠不关心,或大学生一心只想着考公务员,都会加剧而不是改变这个让他们压抑的现实。

这个逻辑从来没有变过:你不关心超出你自身利益的东西,你的自身利益也得不到,即使得到也守不住。这些超出自身利益的东西,就是政治、社会的关怀——它们的超越性,在今天,并不是超越个人利益,而是要超越自我主义的狭隘眼光。

毕竟,牢固确定的权利才是利益、安全感的保障;一个能够给予人们安全感,不那么残酷的社会,才可能让理想,让人们内心的渴望自由生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更多...栏目热点
更多...栏目推荐
心理变态是优越的心理进化?
心理变态是优越的
谁是心理变态?我们理所当然地把他们想象成变态杀手。但专家们说,心理变态的人很…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推荐文章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全过程-实用自我治疗技能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
你梦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吗?学习了心理咨询认证课程但面对求助者仍然无从下手?你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