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考试提醒:
主页 > 心理基础 > 心理基础 > 文章内容

从众心理:国人爱凑热闹

http://www.psy8.cn2013-11-12 11:14未知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更多

说起凑热闹,有人可能会马上想起中国人。2011年日本福岛地震后,日本人表现得众志成城,可国内却出现谣言,盛传碘盐可以防辐射,结果弄得全民疯抢碘盐,很少有人去推敲传言的可信度。去年,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似乎一下子解决了当代国人精神贫瘠的问题。他原本相对小众的小说成了书店里最畅销的读物,读莫言的小说似乎成为国人的新时尚。

凑热闹还体现在一些无伤大雅之处,比如去年很火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2005年风靡大江南北的韩剧“大长今”以及每隔4年都要让全体中国人疯狂一回的世界杯足球赛。当时,几乎每个人都在议论,可声音究竟好在哪儿、电视剧为啥感人、足球有啥规则,恐怕很多人并不清楚。

其实,凑热闹是一种正常的社会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从众心理”。曾有心理学家做过一项试验:请15名“托儿”在大街上抬头做出看东西的样子,结果引来更多路人围观。

然而,“从众心理”这种人类都存在的心理现象,对中国人的影响似乎更加深远,原因有三:其一,解放后,中国人强调集体主义精神,讲究同质性,忽略了对个性的培养,因此容易盲目跟风。人们往往害怕成为群体中的异类,怕因为自己的不关心、不重视而被别人孤立。其二,相对稀缺的资源让多数国人缺乏安全感,造成对某些资源的哄抢,如灾难下的“救命药”,姜蒜涨价时的疯抢等。再如不少家长为让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上更好的大学,便不顾孩子的兴趣和心理发展阶段,从小逼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只要别人家孩子学,自己的孩子也要跟着学。其三,中国人温顺的性格容易造成“随大流”。当自己的选择与大多数人相左时,不少人会“少数服从多数”,和大家做一样的选择。

从众并无好坏之分,关键看社会上的从众风“从”的是什么。如果人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这就是好的“从众”,应予以适当的鼓励;若“从”的是社会不正之风,那就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和媒体把好大方向,做好宣传引导。每个中国人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和意志力,不盲从,不跟风。

最重要的是,无论好风气还是坏影响,我们要从中学到东西。就像“莫言热”,不要流行过就忘记了,而要借此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再如抢碘盐,也不要抢完发现错了,就后悔、自责,不妨借机学点有用的知识,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也不至于再犯。只有这样,“凑热闹”才能“凑”出更多意义,才能让整个社会与我们一起成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更多...栏目热点
更多...栏目推荐
心理变态是优越的心理进化?
心理变态是优越的
谁是心理变态?我们理所当然地把他们想象成变态杀手。但专家们说,心理变态的人很…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推荐文章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全过程-实用自我治疗技能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
你梦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吗?学习了心理咨询认证课程但面对求助者仍然无从下手?你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