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考试提醒:
主页 > 心理基础 > 心理基础 > 文章内容

“和稀泥”可能坏大事

http://www.psy8.cn2013-12-11 17:23未知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更多

近日,一则“外国小伙搀扶大妈被讹”的事件在网上沸沸扬扬,虽然这件事在警察的协调下得到“圆满”解决。可没多久,这件事就被曝出新“内幕”。可见,调解似乎不是在解决争端,而是为了减少麻烦。此次事件再次展现了某些国人的一大“特长”——和稀泥。在一些人看来,不得罪人似乎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和稀泥”似乎是典型的中国式处事方式。早在101年前,国学大师李宗吾就著有《厚黑学》来讽刺国人的“和稀泥”行为。

关于“和稀泥”背后的心态,同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教授姚玉红和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给出4方面解释:首先,“和稀泥”的本质就是无原则地折中,很符合国人中庸的处世哲学。其次,“枪打出头鸟”的中国式哲学使不少人学会“明哲保身”。这就导致许多人在需要发表见解时选择了沉默,生怕自己一句话不当得罪人。再次,表达己见是自信的表现,但讲求中庸和明哲保身的文化背景容易让人缺乏安全感和必要的自信心。最后,大多数国人都很“听话”,这是因为中国家长喜欢听话的孩子,导致孩子从小就不敢表达他们的思想,却学会了“和稀泥”的精髓。

王国荣认为,“和稀泥”可能导致3种危害:其一,遇到和自己意见相左的事情,如果为顾及大家的面子,放弃据理力争的机会,很容易做出违背自己初衷的事情。久而久之,人们对自己原则的把握会渐渐不清晰,甚至习惯性放弃原则。其二,生活中,人们需要通过交流来加深对彼此的了解,但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别人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容易引起误会。甚至有人在相亲时碍于介绍人的面子,不敢拒绝对方,最终导致得罪好几拨人,反而产生误解。其三,“和稀泥”可能会失去信任。假如一个团队的领导为了维护表面和谐而不处理损害团队利益的行为,到头来不仅自己丧失权威,团队也会分崩离析。

其实,不论是普通人还是握有一定权限的领导、公务人员,按规则办事远比“和稀泥”更能解决问题,也更能维护正常秩序,增加公民素养,促进社会和谐。

当然,“和稀泥”也不全是坏处。姚玉红认为,家庭生活中,在谁洗碗、谁收拾卫生等不涉及原则的小事上,偶尔“和稀泥”可以减少摩擦,调节家庭气氛。但在教育孩子、处理婆媳关系时,还是要有原则,明辨是非。否则,不解决根本问题,家庭关系只会越来越紧张。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更多...栏目热点
更多...栏目推荐
心理变态是优越的心理进化?
心理变态是优越的
谁是心理变态?我们理所当然地把他们想象成变态杀手。但专家们说,心理变态的人很…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推荐文章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全过程-实用自我治疗技能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
你梦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吗?学习了心理咨询认证课程但面对求助者仍然无从下手?你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