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侣之间不断争吵是为什么?为何在伴侣情感关系当中无法有效建立安全感?分离与复合之间反反复复纠结而双方都不能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出口是为什么?伴侣情感关系当中出现的第三者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婚外情出现的缘由是什么?对情感伴侣的严厉控制以至于对方不能忍受是怎么形成的?“婆媳关系”为何难相处?如何相处好?总是怀疑对方不忠怎么办?为何家庭会出现暴力、冷暴力?为何感情表达总是这么冷漠?对移情别恋的他要宽恕吗?精神出轨,该怎么面对婚姻?是因为爱,还是因为钱?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能变成爱情的重生之地吗?
家庭是一个和其所处环境共同发展的一个动力系统,这样的一个动力系统培育了一个人的人格模式。
家庭受到外部环境、文化、社群和其他系统的影响,所有这些外部事件都有其调控的规则,并随时发生变化。个人在以后的伴侣婚姻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遵循并实践着这些经验。包括“促使培育”关系发生各种矛盾和冲突。
家庭成员间靠情感依附和有力、持久的忠诚连接。在家庭内部,家庭关系也受到家庭成员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改变的影响,因此家庭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家庭如果对来自外部或内部的波动和改变未做出重新的适应和调整,或者处理方式不当。对个人以后的伴侣生活和家庭生活和谐形成难以逾越的阻碍。
人一生有两个家:
一个是自己出生、成长的家,也就是有父母照顾的家,叫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
另一个是长大成人以后重新建造,你自己“当家”的家,叫做“再生家庭”(family of procreation)
原生家庭的影响:塑造人的个性,影响人格成长。影响管理情绪的能力。为个人成长后人际互动的模式定型。以及不自觉的爱上某种特定类型的对象。比如经常发生在原生家庭的三个影响:家中排行、成长背景、内在誓言。这些都会在你自觉不自觉之间持续发生影响现存的伴侣关系和家庭关系构建。
家庭的结构:是指家人通常相处的互动模式,是家庭中一组无形的功能需求;这些重复出现的互动模式形成了家庭系统的基础,决定了家庭成员间的联接(何时、何处联结和跟谁联结)。这种模式会在以后你的婚姻伴侣情感关系与其他成员关系当中对对方形成期待和要求,也是形成双方不可理解的矛盾和冲突的缘由。
心灵也是人际的概念,情感和认知平衡是自我分化的目标;
分化具有思考和反思的能力,而不是对内和对外在的情感压力自发的做出反应;
绝大多数关系都涉及一个或多个第三方,三角化就会变成关系固定的一部分,结果会造成某些家庭成员的低分化状态;人们倾向选择与自己分化程度相当的伴侣。拥有较少情感资源的人会将所有需要投射到对方身上;个体在他们的婚姻和重要关系中重现从原生家庭中学来的关系模式;
家庭的子系统:家庭由子系统组成(subsystem)。个人次系统、夫妻次系统、亲子次系统、手足次系统、祖父母与孙次系统。一个人形成什么样的情感模式,具有什么样的情感功能决定于这些系统的相互作用方式以及代际、性别、功能;成为固有的标签症状行为,影响情感关系不能正常稳定的维系。利用标签症状行为观察、扰动家庭婚姻情感互动方式固有的结构、情感等级、行为模式,以帮助家庭婚姻情感扩大沟通、建立有效的互动方式,降低内部张力,促进家庭功能。从家庭系统的角度去消解个人的症状性表现与成员间关系;以家庭系统整个的改变来促使个人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