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考试提醒:
主页 > 心理基础 > 心理基础 > 文章内容

如何养大一个兴趣,拥有令人羡慕的一技之长

http://www.psy8.cn2014-05-27 16:18未知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更多

简历、见面、相亲必答题:“你有什么兴趣爱好?”经典的让你减分的回答有:看书、听歌、旅游、看电影……

你是这样的吗?

为什么这样的回答会减分?不仅仅因为这个回答太普通,对面试官来说,这回答还意味着你不善于把兴趣发展为能力——能力越强的人,越能够有持久的工作兴趣、能力与动力。

看看下面这样的回答给你什么感受:

我喜欢看书,尤其是科幻小说,科幻三巨头中,我尤其喜欢阿西莫夫,还有凡尔纳,特别是阿西莫夫《银河帝国》里面关于骡的部分。我关注每一届星云奖和雨果奖。

在国内的作家里,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对我影响最深。我还曾经自己写过一小段面壁者罗辑(《三体》男主人公)的外传,发在自己的博客上面了,有两万多点击量。如果可以,我很希望从事和文字相关的工作。

是不是觉得这个兴趣比仅仅“看看书”强多了?

其实即使是兴趣,也可以被分成三个级别:直观兴趣(又感官兴趣,外控,不稳定),自觉兴趣(感官+主动认知,内控,相对稳定)与潜在兴趣(志趣,感官+认知+价值激励,内控,非常稳定)。

感官兴趣

直观(感官)兴趣很好理解,就是通过直观的感官刺激产生的兴趣——冰激凌甜、火锅辣、衣服好看、名车拉风、志玲火辣、刘烨很帅,基本都属于这个类型的兴趣,这是我们最原始的兴趣。

三四岁孩子的好奇心很强,兴趣很多,但注意力集中时间却很短。前一分钟在画画,后一分钟也许就被汽车吸引过去,再过几分钟又开始和其他小孩过起家家来。(当然,如果你是手机控,节奏也差不多)。

在古典吉他名曲《泪》中,大师泰雷加就用16个小节讲述了一个故事:六岁的女孩在花园看到玫瑰花,高兴地伸手去摘,却被刺到,疼得眼泪流出来。但看看美丽的花,她又忍不住笑起来。泪滴于是就滑过孩子满布笑容的脸。

我们的感官兴趣正如乐曲中的小女孩,好奇、多变而不稳定。所以当你在吃完烤鱼的路上,会突然对冰激凌感兴趣,你被一件衣服吸引进商店,又马上对旁边的披肩感起了兴趣。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和追逐毛球的小猫没有什么不同,一旦那个球不在了,我们就转过头去,追逐路边的一只老鼠。外界的刺激决定着感官兴趣的长度和强度,这是我们最动物的一面。

也正是因为这样,感官兴趣让我们当时很爽,却又无法让我们集中在任何一个事物上,形成能力。正如你刷完一天微博,或者大吃一顿自助餐后感觉到的那样——没有什么留下印象。

现在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为什么那些回答会给你减分?因为吃好吃的、看书、旅游、上网、听歌、看电影,基本都属于感官兴趣——所以你这么回答,就等于承认:

“我没什么兴趣,我的大脑犹如足球,谁来踢一脚,我就往哪里滚。”

自觉兴趣:乐趣

幸好作为高级动物,我们发展出更高一级的兴趣——在情绪参与下,把兴趣从感官推向了思维,也由此产生了更加持久的兴趣——自觉兴趣。

自觉兴趣是认知行为参与的兴趣。我们能觉出一首歌好听,八哥基本也有这个能力。但如果能明白歌词背后的故事与背景,知道歌者的经历与自我诠释,我们会对歌曲产生新的兴趣,这就是自觉兴趣。

我们惊叹星空的美丽(感官)后开始描绘星座,这叫天文学;我们在吃饱饭后继续思考人为什么吃饭,这叫哲学;我们吃了好的然后对怎么做出来开始感兴趣,这叫烹调;我们在骂完狗官和社会后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这叫社会学。大部分的科学和艺术,都是自觉兴趣的成果,科学、艺术、文学、体育的发明往往都是因好玩而生,不是谋生的工作,所以它们前面往往搭配play(玩)这个词。

凭着学习的兴趣,我们从猴子往后又进化了50万年。

自觉兴趣比感官兴趣更高级,第一个理由是思维的加入,这让我们的兴趣可以更加持久并定向在一个领域,从而在脑子里面形成回路,产生能力。而能力又反过来让我们能体会和学习更多。“能力——兴趣”的循环,让我们慢慢精通某项能力,打开世界。

你的一个朋友去了趟印度,在聚会上拿出很多恒河边的照片,古老的恒河、白灰满身的苦行僧、宁静的鹿野苑,这一切都给你冲击,让你特别感兴趣。回到家里,你开始搜索更多人的游记,知道了如何订到便宜的飞机和火车票,知道了印度的各种禁忌、每个城市的优缺点和旅馆的好坏。

打开的一个又一个窗口让你的大脑飞速运转,眼睛在屏幕前闪闪发亮,你在享受一种全新的探索和思考的乐趣。几个月以后,你亲自踏上了这块土地,按照你给自己设定的攻略,你发现这一切远远比你在书上看到的有趣。几周后在回来的飞机上,你对自己说,出国旅游没有那么难嘛。你甚至都想好了下一站。这就是很多人环球之旅的开始。

在《一万小时天才定律》中也提到过类似的观点:“许多一流人才,尤其是钢琴、游泳、网球方面的人才,一开始接触的老师似乎很普通……但他们在启动热情,然后把小火花培养成熊熊之火,他们教的是热爱。

第一阶段的学习目标似乎是让学习者参与,并且沉迷其中,使他们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和专业知识。”看到了吗?有趣的人往往懂得主动发展更高层的直觉兴趣——兴趣推动学习,学习带来了行动,在行动中发展出能力,能力又发展出更大的兴趣。

有了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也许会开始享受京剧的韵味;有了更多关于葡萄酒的知识,你也许会发现除了兑雪碧还有更多好玩的喝法;学习词源和词根,词汇学习也许变得没有那么枯燥了。你学得越多,你能感到的乐趣也就越大,这就是有趣之人兴趣持久的秘密。

停留在感官兴趣的人呢?他们往往会在聚会的时候说:太羡慕你啦!在下次聚会的时候又说:我好想去啊!在第三次的聚会的时候还是会说一些恭维的话,然后沮丧地回到家,说:我的生活怎么这么无趣啊……

养兴趣和养花一样,有人养什么活什么,有人养什么死什么。关键是让兴趣与能力循环。

自觉兴趣更高级的第二个理由是,它能使我们不再依赖外界刺激,可以自己把控。

当我们把兴趣的源头从外求转为内寻,我们就有了一个让自己变得有趣的内在泉源,自得其乐的人最无敌。

潜在兴趣:志趣

直觉兴趣和自觉兴趣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兴趣广泛,玩什么像什么,而有些人却什么都不感兴趣也做不好。你如何解释那些持续一生的兴趣?那些推动丁俊晖出上百万次杆、巴菲特读近50万份年报、丰子恺长达46年画出《护生画集》的强力而持续一生的兴趣,仅仅来自主动的学习吗?

不,这群世界级的高手在自觉兴趣之上,发展出一种更加强大而持久的兴趣,去对抗高手之路上世界级的重复和倦怠。这就是人类最高兴趣等级:潜在兴趣,也称为志趣。志趣的秘密不仅在于有感官和认知能力,还加入了更深一层的内在发动机——志向与价值观。

前面提到过,持续投入的乐趣带来知识和能力,而这些能力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乐趣。知识越来越多,能力越来越强,能够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一个人越是强大,诱惑也就越多,那么到底哪一个乐趣能够真正成为永不能满足的乐趣,带领我们穿越无常的一生?

答案就是:符合你志向与价值观结合的那个。

慧运禅师立志成为一个伟大的禅师。他遇到了一位嗜烟的行人,两人共走了很长一段山路,相谈甚欢。那位行人给了慧运禅师一袋烟,慧运禅师高兴地接受了。同那个人分开以后,他心想:这个东西令人很舒服,肯定会打扰我禅定。于是他就把烟管和烟草全部都扔掉了。

几年后,他迷上了《易经》。过了一段时间,他想:易卜固然准确,但如果我沉迷此道,怎么能够全心全意地参禅呢?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接触易经之术了。

后来,他又迷上了书法,每天钻研,居然小有成就,有几位书法家对他的书法赞不绝口。他转念又想:我偏离了自己正道,再这样下去,我很有可能就成为书法家,而成不了禅师了。于是,他又将书法放在一边。

从此他一心参悟,放弃了一切与禅无关的东西,后来成了一位禅宗大师。

我们再试试从爱迪生身上看看这种志趣——爱迪生无疑是被小学生引用次数最多的名人。如果爱迪生有微博,一定会推键盘骂,怎么又@我,刷屏哪?在他最常被提及的灯泡的故事里,他和他团队尝试了1600多种耐热材料和600多种植物纤维,最后才制成第一只能够点燃45小时的炭丝灯泡。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能够坚持,他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找到了一千多种不成功的材料!

能把这么痛苦的事当有趣,我小时候真心觉得爱迪生牛。我也时常激励自己——我只是试出来三四个我不喜欢的运动,找到五六个不喜欢我的女生,发现了七八所分数线比我高的大学。

但是你有没有好奇爱迪生的毅力来自于何处?在被挫败一千次后依然兴致勃勃的动力,绝不是来自文字游戏,也不是自嘲,而是他的志趣。爱迪生说:

“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我们在世的短暂的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了。”我对于“为人类造福”这个部分有点保留,因为他晚年不顾一切地打击自己的前助手——交流电的发明者特拉斯,为了保护自己发明的直流电。但是我深信他的志向在“工作与揭示大自然的奥秘”。

志向如小孩的脸,虽然不同年龄有不同样,但是你总能一下子认出来。从小开始,爱迪生就在干“揭示大自然奥秘”的事情,小时候去鸡窝蹲着孵小鸡,捅野蜂窝眼睛被蜇得像包子,在木棚研究“火的力量”不小心点了房子,上学那年追问老师为什么2+2=4被开除——要生在中国,爱迪生小朋友简直就是我们班主任口中典型的害群的马,汤里的屎,要不他走,要不老师亡。

还好他的母亲决定自己来教育这个特殊儿童,她给爱迪生制定各种课程,并鼓励他做自己的试验室,保持他探索自然的兴趣。在他12岁那年提出要去卖报纸的时候,虽然生气,竟也答应了。

爱迪生用了最有效的方式了解这个社会——晃荡。在铁路站混了3年报童后,15岁的他学会了无线发报技术,开始在铁路局任话务员。为了避免员工偷懒,话务员需要每小时发个讯号给中心。爱迪生自己发明了个定时讯号机,每个小时能够按时给中心发信号,因为实在太准时,终于暴露而被开除。爱迪生于是继续他的探索之旅,四处看看,发明些小玩意尝试卖掉——不为了赚钱,也不为了稳定,就为了到处看看新奇的世界。

爱迪生就这样一直晃——幸好他没读大学,他没有在同学会的攀比中间开始安心赚钱,他期间也没有回家,没有被亲戚“结婚了吗”的关心致死。28岁那年,他最终在纽约安定下来。

爱迪生在这里的第一台发明是“爱迪生普用印刷机”,本想卖个5000 美金,却不太好意思说出口,没想到对方经理抬手就给了4万,成为他人生的第一桶金。这在当时是笔巨款,据说特拉斯这样的牛人,当年周薪也就是20美金。他开办自己的工厂,组建自己的团队。从此让他成名的发明接踵而至,30岁那年,他发明了留声机,技惊世界。

等到爱迪生遇到1600多次失败的那个经典试验,他已经33岁。从4岁那次放火开始,他“探索自然的奥秘”已经近30年,1600次对于他的成功和失败次数,都只是个很小的数字。在这个之后,他也遇到过更难的发明,比如蓄电池,试验近5万次,试验笔记近150多本。

爱迪生身上表现出来非常明显的志趣的三大特征——内控的兴趣、明确的方向与强大的动力。他不为钱工作,如果是个商人,这时投身其他的发明更加赚钱;他也不是为了家庭后代,他被两任妻子称为“工作虫”,几乎不管家事;他也不是为了过上更舒适的生活而努力。他终身过着我们看起来痛苦的生活——每天超过12个小时的工作,晚间在书房读3至5小时的书。因此,爱迪生在79岁生日的那天,他骄傲地对人们说,我已经是135岁的人了——以工作时间来看,他的确活了两辈子。

所以现在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爱迪生的那句回应:“不,我没有失败,我的成就是找到了一千多种不适合做灯泡的材料。”爱迪生感兴趣的不是成功,也不完全是灯泡,他的兴趣指向“了解大自然的奥秘”的终极价值。这让他把每发现一个不能做灯泡的材料,都是一个兴致勃勃的回报与强化,就像登山家看到险峰,极限单车运动员见到陡坡一样。他的助手觉得无趣,因为他们的兴趣在于成功,而爱迪生的兴趣却在于奥秘。当他一点点展开自然的图卷,他越来越兴奋和觉得有趣——这才是他的动力之源。

爱迪生最后死得也很有趣,他在死前几天午睡醒来,向上凝视,说:“那边的世界竟那么美!”(It is very beautiful over there!)几天后,他兴致勃勃地死了。

重新审视我们的励志故事吧,我们以为他们艰苦奋斗,其实他们是兴趣盎然; 我们以为他们毅力卓绝,其实他们是乐趣无穷。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志之者。上天给了我们有限的时间,有限的天赋,却留给我们无数的机会与诱惑。志趣让我们坚定地专心。

心理学家罗杰斯(Cari Rogers)说:“这种人的行为出于自己的决定或选择,他试图在内外的激励中,寻求一种最简洁有力的行动途径……功能健全人格的人不光能体验到自在、自愿选择,以及矢志不移的绝对自由,并且还能加以运用。”

严格来说,志趣已经不仅仅是兴趣,那是我们把感官兴趣通过学习变成了能力,通过能力寻找平台获得了价值,而在众多价值中找到自己最有力量的一种的生涯管理技术。是一个人能在不确定的命运中能跳出的最坚定的舞步。如果一个人能够有这样一个兴趣,无论成败、认同、生死都无法动摇他的乐趣,是我们养一个兴趣的终极目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更多...栏目热点
更多...栏目推荐
心理变态是优越的心理进化?
心理变态是优越的
谁是心理变态?我们理所当然地把他们想象成变态杀手。但专家们说,心理变态的人很…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推荐文章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全过程-实用自我治疗技能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
你梦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吗?学习了心理咨询认证课程但面对求助者仍然无从下手?你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