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过去与将
〔作者附言〕这篇文章是我最早写的心理学文章之一,自己也早就忘记了。李令节同志…
存抵触,不愿找医生倾诉
值得警惕的是,尽管如今很多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可能出了点问题,却少有人肯去就医。在这庞大的人群中,前往精神专科医院的实际就诊率不足1/3,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
与上述数据展现的问题类似,本报此次的调查显示,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近46.9%的人都会自己消化或干脆不当回事,24.8%的人会找懂心理的朋友聊天,24.6%的人会自己在网络和报刊中查询解决办法,真正会求助心理医生的只有3.7%。
究其原因,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副主任医师石川认为可能有四。首先,很多人还没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确实需要心理医生来做针对性的治疗。其次,在多数人看来,心理咨询只是宣泄途径。但其实,医生的专业知识可以帮你更有针对性、更彻底地打开心结,这与一般的对朋友倾诉是完全不同的。当然,有时候,严重的病症也是需要用药的。再次,固有观念中,心理疾病和精神病会被人们等同起来,这也让他们在潜意识里对心理医生产生了抗拒。最后,目前心理咨询市场确实不够规范,心理咨询队伍鱼龙混杂,导致可信度下降。
不过,任何事物的认识过程都是渐进的,在专家看来,从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到积极正确地寻求解决办法,我们已经迈出了很好的一步。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就曾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如果你身边有朋友得了抑郁症,希望你不要歧视他,然后鼓励他去看医生,医生可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心理培训寄语: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到积极正确地寻求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