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更迷信?
不管科学的争论如何,即使我们没有特别的心灵感应能力,大多数的人仍然愿意相信它。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菲力浦·莫里森认为,这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在《怪异与科学》一书里,他写道:“影响人们准确领悟的是人们过于重视巧合,并把巧合与事实混为一谈的倾向。巧合常使人们感到富有戏剧性、奇怪和迷惑。没有什么事情真正需要解释,需要解释的仅仅是观察者主观的要求。”
人类一般具有轻信倾向,还有对于奇迹的崇信。“中国人可能更容易陷入对于奇异现象的热情中。”心理学家朱建军说。2005年,中科院的一份权威调查显示,在中国,每两人中有一人信求签,每四人中有一人信星座,每五人中有一人信周公解梦,但每50个中国人中只有一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未知的大自然,浩渺的宇宙,有限的生命,都让我们内心深处有恐惧感,东明心理咨询中心的刘明博士认为,“人们期盼奇迹,甚至希望拥有这样的能力,以消除这种恐惧。”
而对于奇特事情的发生,我们如果找不到可以解释的理由,就会焦虑,“为了找回这种控制感,我们就会说服自己,编一些理由来合理化该事件。心灵感应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肖震宇说。
从心灵感应中得到乐趣
很多相信心灵感应的人,也并非真的相信,嬉戏的成分远大于此。生活中每天都发生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事,但那是全世界加起来的数目,相对于我们自己,生活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心灵感应,抛开了我们赖以理解世界的因果关系,给平凡的生活带来了强烈的戏剧性。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太科学,就剥夺了众多享受的可能性,而选择相信,就像是暂时摆脱理性的束缚,沉浸于无聊的诱惑和开心之中。
相信的乐趣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李涛和刘婷两个人经常同时给对方打电话、发短信;一起去登长城的那天,他们听到太多的喜鹊在四面八方叫着,这被当作了好预兆,“是神的祝福”,他们不约而同说起了结婚这件事!在亲密的伴侣中,多数人会拥有类似心灵感应的体验。这样的“感应”,会让人对彼此的关系有越来越好的预期。
“它是命运之手!”
哈欣的男友出差了。一天,男友送她的耳环突然坠地,一种弥漫着的不安的情绪包围了她。“我们的关系要完吧?”对于哈欣的不安和追问,男友一概否认。但最终他们还是分手了。男友承认,就在哈欣耳环坠地的那一天,他与另一个女人一见钟情。
“在他们关系非常好的时候,耳环掉下来,她只会去找首饰商解决质量问题。但现在,她内心的现实是:对这段关系没有安全感。于是她格外注意与男友相关的具体事件。掉耳环,就能确定他们关系的方向吗?这不过是把关系的破裂推给命运,说服自己放弃,也让自己免于严厉的自我评判。”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蔺桂瑞说。
“喜鹊总是要唱歌的,耳环总有坏的时候。是我们主观地选择了这些外在的事件,以为它验证了自己的想法或是决策。”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更会倾向于认为,不该违抗这种神秘力量。蔺桂瑞认为:“事件可能加深了人们彼此对这段关系的信念。但这其实正是他们自己的愿望。”
我们是“迷信的鸽子”吗?
心理学上有一个经典的研究:把鸽子放到笼子里,随机地投放食物。如果鸽子正好在投放食物时抖动了一下羽毛,或者伸展了一下翅膀,那么当后面再出现这样的巧合时,鸽子就会认为它们自身的动作与获得食物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