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背面,不
在网上搜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感觉,爱一个人是什么感觉,无一例外都会提到思念,典型…
无性恋是一种正在快速增涨的性倾向,数据证明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成为无性恋,甚至在完全不了解这个概念的情况下。这股新崛起的第四性潮流跟六十多年前的同性恋运动有关。虽不至于遭受早期同志权利提倡者的磨难,但是偏见仍然是无性恋者生活的一部分。“我的哥们们认为我有问题,常常向我推荐伟哥。我的父母因为没有孙子孙女而失望。性就好比是巧克力,当你遇到有人说他不喜欢巧克力,你就会说什么?不,你怎么会不喜欢!人人都喜欢!”一些宗教领袖也公开表示反对第四性。一个美国基督教组织最近开始宣称“性是上帝赐予的礼物,是人类存在的基本要素。”一篇发表于全国宗教职业会年刊的文章甚至说无性恋者根本就“不是人”。
科学意义上讲,无性通常涉及的是一些植物,蠕虫以及其他不需要性来实现繁殖的生物。当学术团体沉迷于“谁觉得谁有性吸引力和为什么”,大部分科学家都忽视了“不觉得任何人有性吸引力”个概念。但也确实有一些发表了的关于无性恋的研究。九十年代,一份爱达荷州的调查表显示有大概10%的公羊对母羊完全不感兴趣。任何职业牧民也会注意到当公牛被引入牛群时,母牛那种相当漠视的反应。在动物王国中,无性恋绝对存在。
博格尔特分析,无性恋者的队伍还在不断壮大,很多大龄单身男女被人误会是同性恋者,其实在这部分人群里有不少人是无性恋者,相比找个人草草结婚了事,他们情愿独自生活。由于“无性恋者”是社会的潜在势力,思想不同于主流趋势,因此常有孤独感。博格尔特说,无性恋者在社会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人们应该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来看待,尊重各种非主流的性取向。
无性恋是否是种性倾向一直还存在着争议,但是无性恋者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理解。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我们需要了解的事情还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