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背面,不
在网上搜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感觉,爱一个人是什么感觉,无一例外都会提到思念,典型…
天津读者李女士问:我常用微信跟漂在他乡的儿子聊天。一天,我看他在“朋友圈”写道:“加班到深夜,回到出租屋,冷锅冷灶。”我很心酸,赶紧打电话问他怎么不先吃晚饭。可儿子没好气地说:“我只是发牢骚,你别大惊小怪。”从那以后,儿子再没更新过微信。我很伤心,儿子为啥要把我隔绝在他的世界外?
广州地铁运营事业总部心理咨询师余小倩答:我很理解您的心情。孩子在外工作,通过微信、QQ等工具能随时了解孩子的动态,拉近心理距离。遭到孩子的抗拒,与两代人的性格和对新媒体的使用差异有关。其一,父辈性格内敛,不习惯表达心情;年轻人性格张扬,喜欢“秀”生活、“晒”心情。其二,父母把新媒体作为亲子联络的方式;年轻人将其视为向同事、同学展示自我的平台。年轻人发布“心情”往往只是一时的牢骚,可能没往心里去。若因此给父母增添忧虑或招来管教,他们会感觉不被信任。
因此,家长要包容儿女的生活方式,不要过度紧张。除非孩子长期表现出负面情绪,否则不要轻易追问。即便要问,也不要当场问,而要过段时间轻描淡写地提醒一下。儿女要理解父母的关切,与孩子保持亲密联结对他们来说很重要,不要把父母隔绝于自己的生活之外。年轻人要让父母知道自己过得好,不妨时常发些正面信息,如周末与朋友聚会等。父母偶尔打电话来询问时,要心怀感恩,耐心地说明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