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考试提醒:
主页 > 社会心理 > 婚姻情感 > 文章内容

分手这事儿有道德可言么?

http://www.psy8.cn2014-06-19 14:56未知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更多

有人说,不论任何情况下,爱一个人就该好好爱,不爱的时候就该放手,不爱了还拖着才是不道德。乍听这话,相信不少人都会赞同,但是如果到了具体的例子上,不少人考虑到很多因素,比如钱、性、是否涉及欺骗、分手的方式是否过于激烈等等,还是会产生犹豫,所以,分手这事儿,究竟有没有道德可言呢?

首先,我们得知道道德是什么,有什么用?我们才能了解到,“道德意识”这玩意儿在人们分手的时候或者看到别人分手的时候,起了什么作用。

首先,道德是什么,有什么用?

道德的产生是为了控制社会风险

知乎用户何明瀚从道德的源头谈起,认为,道德的产生,是因为全社会发现“个人的某些行为累积起来可以破坏社会稳定性”的风险,社会想要规避“当这种行为在社会中扩散开来,可能为社会带来的风险”,所以得采取措施控制这个风险,但有时“用法律手段去抑制这种行为”又显得太过激烈,因此,就用“道德约束”抵抗这些风险。

好比说,至今还有人认为婚前性行为是不道德的,为什么?因为以前的避孕手段很糟糕,破处的风险比现在大了太多,假如全社会的女性都不顾贞操,四处乱搞,整个社会的生育情况和家庭环境就会遭受巨大冲击,所以得采取措施控制这个风险,但是,假如付诸法律,让失去处女的都被判刑,在大部分情况下,手段又过于激烈,于是,社会就采用“道德约束”的方法来抑制婚前性行为,“道德约束”的手段通常就是鄙视、疏远、公开谴责,用这样的方式让“非处女”承担社会压力,让其他处女看到婚前性行为会承担社会压力,然后让她们不敢这样做。——在当时,这样的道德确实对维持社会稳定有好处。

道德,就是这样为社会服务的。为了规避社会风险,维持社会稳定,道德必须发挥“律人”的作用。道德,就是我们给“社会稳定”上的一道保险。如果我们不用道德去律人,就等于是不给保险续费,那么这道保险自然就失效了。

虽然,在历史上,这种手段的确衍生出了一些道德悲剧,可是既然是要为全社会提供保障,那么我们只能冷血地说:这是计划中的牺牲。继续冷血地比喻下去:要给自己上保险,就不能不花钱。

可是,计划中的牺牲,也是牺牲,抛弃“道德约束”的后果,好像也不是每一次都有这么大的破坏性吧?为了集体牺牲个人,真的值么?

假如咱们偏就扔掉“道德约束”这道保险,让社会“裸奔”,会怎样?

虽然道德手段通常来说比法律温和,但道德手段并非永远不激烈。在各个地区的某些历史时期,都发生过由于社会或者仅仅是当时的决策者对于风险的评估错误,使得道德的表现方式过于激烈的事情。(比如石刑、浸猪笼等)

所以,我们都知道,道德用来律人,有时是反而是不道德的。大家每天都在强调“卫道士的不道德”,因为我们常常都在面对这种现象。那么,如果完全不要“道德约束”行不行?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从现在开始,提出一个新的类比:

把道德、法律等相关问题,类比到人体健康上面。

尽管一些“道德约束”可能会造成道德悲剧,但是我们又必须要靠道德来规避一些风险,就像是免疫系统预防疾病一样,既然如此,可以把道德比做扁桃体,把那些不符合道德的行为比作病原体。

对于让座问题,“年轻人应该给老人让座”是“扁桃体”,“不给老人让座”是“病原体”,两者相遇时,引起“扁桃体”发炎的症状。

在生物学上,扁桃体发炎一定是病原体的不对,但在社会中,“扁桃体”发炎未必就是“病原体”的不对:现在医学技术发达了,老人的体质比以前好了,不少老人家,六七十岁还生龙活虎,一些上班族体质反倒不及他们,这时老人家还强迫让座,反而有欺负人之嫌。这样说来,似乎就此废了“年轻人应该给老人让座”这个“扁桃体”,也没什么不可以。

但是,在这件事上,如果说“道德约束”的风险,是可能会让真正需要座位的人反而得不到座位,那么,取消“道德约束”这个“扁桃体”,就会面临另一种风险——社会稳定风险。这种风险是由一次次没有被妥善解决的让座问题不断积累,导致的社会动荡。

可能有一群老大妈,每天看到年轻人不让座,偏偏没有地方可以诉说,在车上抱怨了一句立刻就有人跑来说“莫非你竟敢用道德来律人”,于是郁闷不已,终于有一天憋不住了,一怒之下砸了街道办,还号称要去天安门自焚。然后全社会的老大妈都疯了,集体起来暴乱——

没有“扁桃体”的社会就会这样。因为少了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病原体”会累积,量变到质变,最终导致一些“大型疾病”的发生。

而法律,是社会最基本的“疾病”抵抗能力。除非一个人身体虚弱到不行,扁桃体发炎也会要他的命,否则扁桃体发炎是不会影响人的基本健康的。吞咽困难个几天,心情郁闷一阵子,不过如此。

可是假如没有了扁桃体,这个人突然就得了急性肺炎——靠人体自己的抵抗力,就未必足够了。

换句话说:由于有法律打底,道德手段过激的风险其实已经被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了。虽然发生得频繁些,可是起码不会致死。

再多类比一点:

过去人们的体质弱(法律不完善),扁桃体发炎也会死人,所以道德手段也显得更多且更激烈;

随着人们体质的提高(法律逐渐完善),扁桃体发炎已经不是个事儿了,所以道德冲突也不会像过去那样把“被律者”往死里整,大部分就仅仅是少量地说说闲话而已。

也即:

道德律人的风险是一些小的冲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社会不会造成大的伤害;

道德律人作用缺失的风险,则是社会动荡。这个很多时候并非法律能够应对的,即便能够应对,对社会的伤害也很严重。

两害相权,当取其轻。

在我们的体质还没有到不需要免疫系统的情况下,道德的律人作用就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已经知道了道德的不可或缺,那假如道德必须存在,也必须宽严适当才行,否则管得太严未免扼杀了人性。那么……

究竟应该如何来决定道德的尺度?

刚才提到,道德的源头是控制风险,那也就是说,道德只需要控制住风险就行了。然后为了让人性在风险的控制下得到最大的自由,道德,也应该在保证控制风险的情况下,越松越好。

随着科技进步、观念发展(根源当然也是科技进步),社会承受风险的能力是在不断提高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相应地产生新的风险,也是总体上来说,社会会变得越来越能够抵抗风险。

比如,前面说过的婚前性行为问题。

在现代社会,这条道德准绳正在逐渐消失。

这是因为人类观念逐渐进步么?

表面上是的,但根源上,是科技进步了,避孕手段成熟了,抗风险能力更强了。

所以我们作为个人,才拥有了更多的自由。

社会生存风险变小了,个人的自由才相应地得以增加。没错——“个人自由”这类观念的进步,不是人类三观的觉醒,而是科技进步的结果。

同样的还有让座问题。

医疗手段的进步,导致老年人体质增强,对座位的需求是否依然大于年轻人,变得很有争议性。

假如这还是以前那种60岁老人一碰就散架,而年轻人优哉游哉打卡上班的时代,恐怕我们也不会有多少这种“要不要让座”的争论。看到不让座的,也肯定是满脸鄙夷的居多,同情的为少。

总之,我们现在面临的道德争论,基本都是由于科技进步,导致旧的道德准绳不再适用,但是这种变化还没有让全社会(尤其是利益相关者)都意识到,因而引发的观念冲突。

但是,正如上文所言,由于法律的完善,像这种道德冲突仅仅是免疫系统在正常工作的结果,并不会造成大的伤害。而这些“重新设定道德准绳”的冲突过程,也正是免疫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

(而道德准绳的变化,也是新的社会观念的集中体现。假如所有人都将自己的观念三缄其口,很多新的社会观念也就无法形成了。)

(多说一点:科技进步也并不是绝对地消除风险。事实上,它带来的风险也是相当不小,这里只举两个例子,大家可以感受一下:1.克隆人。2.终极的AI。)

不过,假如科技越来越进步,风险越来越低,我们最终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

道德的底线在哪里?

如果说道德的存在就是为了社会稳定,也就是说,道德本质上是为社会服务的,那么,道德的底线就是不能反社会:

不杀人、伤人、害人;不致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伤害。假如不得不造成危害,那就把危害减少到最低——这应该就是道德的底线了。

那么,分手这事儿,有道德可言么?

分与不分

如果说伤人就是不道德,那么,当两人都不感到受伤时,分手就没什么不道德的。好比说,两人双双劈腿,一拍两散的情况,这时的分手不但不伤人,反而大快人心,拖着不分,反倒对彼此不利人,反倒是不道德。

如果说伤人就是不道德,那么,只要两人之中还有一人还留恋这段关系,分手就是不道德的,不论怎么分都不道德。但是,如果伤人是不道德,那么,用更伤人的方式去伤人,则是更大的不道德。道德的底线还有一条,那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假如你已经不再爱一个人,以后也不会再爱Ta了,不论你是否在形式上分了手,你在心里已经分了。既然你心里已经分了,那还不放人家走,就是绑架对方今后的人生了,一样地会伤害人家。既然都是伤害,两害相权取其轻,在当下伤害对方,对方还有机会恢复,开始新的人生,但绑架对方的今后的人生,对方就死无翻身之日了,不如选择在当下伤害对方。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论什么情况下,假如真的不会再爱了,分了总比不分来得道德。

当初相爱,所以牵手。牵手是爱的证明,却不是爱的保障。假如不爱了,不会因为还牵着手,就可以继续爱下去;

当初相爱,所以给彼此一个男女朋友的身份。身份是爱的证明,却不是爱的保障。假如不爱了,不会因为还互称男女朋友,就可以继续爱下去。

牵手和名分,只是证明,而并非承诺。因为感情这东西凭的是感觉,感觉是非理性的,承诺却是理性的,所以感情这种事,谁都承诺不了,就算牵了手、有了名分,也不行。

相爱的时候牵手,不爱的时候,放手也是自然的。如果说牵手是一种束缚,那它束缚的是两个人。解开束缚的时候,不愿分手的人感到受伤,不愿分手的人束缚着想要分手的人,对于那个想要分手的人来说,也会感到受伤。

假如分手必须受伤,那么,在分手的过程中,没有人是绝对道德的;

假如不分手让人更受伤,那么,在勉强继续的过程中,两个人都在实施着更大的不道德。

只要不再继续相爱,不论分还是勉强不分,都是不道德的;

就算是双双劈腿另结新欢,分手本身没有不道德,但分手的原因,也总是互相对不住的;

只有相爱,才是道德的。

就算分手比不分要道德,怎么分,就是不道德?

如果选择了不再继续相爱,然后分手。那么,根据伤害最小化原则,只要尽了全力,把伤害减少到最小,便是更道德的,反之,就是更不道德的。

比如说,分手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明明白白说清楚,一种是啥也不说直接消身匿迹。

明知后者比前者更伤人,还要选择后者,这就是不道德的;虽然想要选择后者,但念及对方可能会经历长时间的困惑不安,所以选择了前者,这就比选择后者要道德。

比如说,分手的理由,也有很多种:

有实话实说、挖苦对方缺点的。

有编谎话的。

其实,说不合适了、不爱了,反而是最不伤人的。至少,没有戳伤对方的自尊心。

再比如说,关于新欢的问题,有四种方式:

第一种是在与旧爱交往时劈腿,企图继续欺骗下去,在被旧爱发现时提出分手;

第二种是分手前已对新欢动心,但没交往,与旧爱提出分手之后,才正式与新欢确定关系;

第三种是分手前已对新欢动心,分手一段时间之后再和新欢在一起。

第四种是分手前没喜欢别人,分手一段时间之后再和新欢在一起。

前两种之间,第二种就比第一种好,因为欺骗是更大的伤害。

第二种和第三种相比,第三种更好一些,因为分手后立刻另结新欢,旧爱都会怀疑是在与自己交往期间就喜欢上了的,然后就会怀疑自己不如第三者,这样会打击到旧爱的自尊心。而过一段时间后再交往,旧爱即使有这样的怀疑,也可以安慰自己说,Ta是后来才喜欢上的Ta的,打击自尊心的可能性小些。

对于旧爱来说,第三种和第四种实际上是没有区别的,只要Ta不知道其中的缘故的话。

……

这些只是举例。反正,分手总是不道德的,那么,关于分手的方式、理由和新欢问题等等,想要做得更道德些,就要绞尽脑汁顾忌对方的感受。

如果,对方明知你不爱Ta也要跟你在一起,并且认为和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在一起,也比分手好的话,那么,你就要判断一下,这是不是真的。以及,你是不是真的愿意委屈自己,和一个自己不爱的人勉强在一起一辈子,仅仅是因为你不想对Ta不道德。

这种情况,具体来说,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有这么几种:

明知你不爱Ta,但还是要跟你在一起,否则就认为自己再也不会有人要了的。

明知你不爱Ta,但还是要跟你在一起,只是为了肚里的孩子有爸爸的。

明知你不爱Ta,但还是要跟你在一起,否则认为自己会饿死的。

明知你不爱Ta,但还是要跟你在一起,否则就想去自杀的。

……

如果分手对Ta造成的伤害确实大过了不分手带来的伤害,而你也愿意委屈自己,那倒也可以考虑不分手。

但是,难道分手就一定会产生这些伤害么?

分手的方式,难道只有“老死不相往来”这一种么?

有些人分手之后做了朋友,仍旧互相照应;有些人分手之后虽然不是朋友,但也会负起赡养的义务:曾有富商家庭为了让儿子的女友和儿子分手,付了一大笔赡养费给她们母子——这女孩即使今后真的没人要了,也不会颠沛流离了吧。

有些损失,并非只有不分手才能避免。有些愿望,即使分手也能实现。

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实还不如分了,解开束缚,让你能够自由地去爱,也让对方能够遇见爱Ta的人。

所以搞清不愿分手的人,是因为什么而不愿分手很重要。

如果是不愿失去一份心灵的慰藉,可以尝试做朋友;

如果是害怕失去经济的来源,可以继续接济,直到对方能够独立生存;

如果是害怕失去名誉的清白(离婚),那也可以对亲戚朋友不公开,但各自另寻新欢;

如果是怕自己没人要了,一般只是对方想太多了,让Ta自己想明白吧;

如果对方要自杀,就好心地打个110吧。

做到这些,也就算仁至义尽了吧。

爱情毕竟是两个人的事,所以分手是否道德,还需两个人自己来决定

不少人看到负心男女的故事总会义愤填膺,这从道德的角度来解释,是因为不希望大家都这样,是因为无法想象假如大家都这样所引起的社会混乱,更是因为不希望让这样的故事也发生在自己身上。

尽管道德能够维持社会稳定,但是,爱情,是两个人自己的事,幸不幸福,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所以,即使作为一名坚定的“社会维稳志愿者”,也不应指手画脚,或对当事人发表什么意见。毕竟,社会稳定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每个人都能得到幸福。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更多...栏目热点
更多...栏目推荐
“爱”的背面,不是不爱,而是另一种爱
“爱”的背面,不
在网上搜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感觉,爱一个人是什么感觉,无一例外都会提到思念,典型…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推荐文章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全过程-实用自我治疗技能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
你梦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吗?学习了心理咨询认证课程但面对求助者仍然无从下手?你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