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小学心理老师范晓云(右)和学生一起排练校园心理剧《班级生活会》
在海曙区翠柏一里40号的西郊学校小学部,或是因为快到周末,或是因为这温暖的阳光,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在校园里嬉闹。与热闹的操场有所反差的是,校园一角,一场特殊的“班级生活会”正静静展开。
第1幕:班级生活会 老师帮忙化解尴尬
同学的表扬让“男一号”局促不安
“今天生活会的主题是夸夸他,本周内,同学们表现都特别好,希望大家继续坚持呀,不过这些天进步最大的你们说是谁呀?”主持生活会的“马尾女孩”模仿老师的口气问道。
下面6位同学不约而同地指向中间一个穿黑色毛衣的男孩儿,“是宋同学!”
没有意想中的欣喜,被点到名的黑衣男孩一脸茫然,面无表情。
“是宋同学呀,那我们一起来夸夸他吧。”马尾女孩儿俏皮地吐了吐舌头。
“运动会上他一千五跑了第二。”
“有一天我的自行车链子掉了,怎么也安不上,是他帮我安上的呢。”
“今天地理课他举手回答问题”、“今天政治老师表扬他了”……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表扬他。
可是,大家毫不吝惜的赞扬并没有让宋同学高兴,反而让他更局促不安。
“下面让宋同学自己说说吧,大家鼓掌。”“马尾女孩”提议。宋同学像受惊的小鹿,立刻紧张起来,旁边的同学用手肘碰了碰他,他才慢慢站起来局促不安地走到前面,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皱皱巴巴的纸,念了起来。
因为念得太结巴,下面的同学开始交头接耳,隐隐还有奚落的笑声。宋同学更加局促,脸涨得通红。
“咔!停一下,大家休息一下,等一下再重来!”一位老师喊道,及时化解了宋同学的尴尬。
原来,这不是一场真正的“班级生活会”,而是一出校园心理剧的排练现场,这些孩子都是本色演出。
第2幕:场外心理辅导 老师教导学生要学会接纳包容
“男一号”很霸道常被同学孤立
“他这么读怎么能行啊,这部剧都被他毁了。”休息期间,旁边同学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小声议论,不时有眼光瞥向宋同学。
宋同学朝他们望了一眼,抿了抿嘴,低头选择了离他们比较远的位置坐下来,从书包里掏出零食,拼命地吃起来。记者见状,本想和他聊聊天,没想到还未走近,他已经抬起头,眼光中满是警觉,还未等记者说话,他已经站起身,抱起书包,慌张地跑开了。记者本想喊住他,却被刚才的老师一把拉住:“让他去吧,他是个特别敏感的孩子。”
“这些孩子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心理比较敏感和脆弱。”范晓云老师是海曙区心理援助协会的心理师,“他们能来参加心理剧的表演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记者和几个孩子攀谈起来,饰演班长的“马尾女孩”说,大家并不喜欢宋同学。
“他是我们班的‘小霸王’,欺负同学不说,还扰乱课堂秩序,我们大家都不喜欢他。”
“那你们为什么还要参加这出心理剧的排练?”
“范老师说,参加排练我们能认识很多新朋友,我之前不爱说话,老师说如果多参加活动,我就能找到好多好朋友!”
听到同学们的谈论,范老师走过来,顺势拉住这个女生,帮她拢了拢刘海,“你们想要认识很多新朋友,那是不是说,只有各项都完美的才能成为朋友呢?身边的同学做得不够好,我们是不是应该鼓励他,主动向他伸出友谊之手?如果‘小霸王’也能在大家的鼓励下变成好朋友,我们不是更有成就感吗?”
范老师拍了拍女孩的肩膀,召集大家开始排练。第3幕:排练结束 “小霸王”给老师一个大大的拥抱
参演心理剧让他打开心扉
“宋同学,你就把那些台词当作是自己的心里话讲就好了,别紧张。”旁边的一个男生鼓励宋同学说。
宋同学身体向前倾,深吸一口气大声念道,“以前,我总以为是一个坏学生,就知道玩儿,爱恶作剧,给同学取绰号,欺负女生等,还顶撞老师,没有人和我交朋友,没想到我还有这么多优点,我总认为我的未来没什么希望了。可是,这些天来,我感觉到,老师从没有对我失去信心,同学们也没有嫌弃我,还这么看得起我。今天,我要给老师,还有曾经被我欺负的同学们鞠上一躬。同学们,对不起!老师,谢谢您!”
“好!”“太好了!”“这一遍比上一遍好太多了!”……同学们开心地鼓起掌来,看到大家对他的肯定,宋同学放松了些,露出开心的笑容。回到座位上,周围的同学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还有同学主动和他“说戏”,交流表演经验。
“你看大家都开始慢慢接纳他了。”范老师非常开心。
排练结束,老师还专门表扬了宋同学。“今天大家表演得都非常好,尤其是宋同学,大家给他鼓鼓掌,鼓励下他。”
话音刚落,宋同学跑过来抱了抱范晓云,“谢谢范老师,范老师周末愉快,再见!”说完转身跑开了。
老师说戏 焦虑、敏感、自我否定
孩子用“霸道”表现这些情绪
“其实组织这部剧挺困难的。我们在策划的时候去他们班里调查过,问他们班里有没有欺负同学、上课不好好听课的学生,学生们都说有,而且悄悄告诉我就是宋同学。”
“知道这个情况后,我们几个心理老师就分头行动,一方面是给同学做工作鼓动他们参与到这部剧中来,通过心理剧帮助宋同学,同时也让大家在参演过程中获得一种成就感。”范晓云说。
范晓云在鼓励宋同学参演心理剧上也费了不少功夫,“其实宋同学也知道大家不喜欢他,知道自己做得不好。经过好几次的交流,他终于有勇气接受了。我当时就表扬他了,这是他心理问题改善的第一步。今天是我们排练的第三次,许多同学都有改变,像内向敏感的,开始学会交流了,但改变最大的,就是宋同学。”
范晓云说,其实像宋同学一样的学生还有很多,他们因为父母教育程度较低、平时工作较繁忙等原因,充满了自卑心理,感情较为敏感和脆弱、非常渴望融入宁波却不知道怎么做,所以有时候会用“霸道”的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却引起了反效果,最终引发了一系列恶性循环。
台前幕后 有心理问题的外来学生不少
想用情景剧帮他们
“这些校园心理剧只是折射他们生活中出现的一小部分问题。”海曙区心理援助协会会长夏宇说,“通过心理剧来设计角色、扮演角色,由心理专家策划与指导,又有表现突出的同龄健康同学带领与参与,共同演绎儿童心理剧场。重情景轻说教,重激发轻抑罚,不但可以纠正不良行为,还可以培养心理素质,提高学习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开发潜能。”
宁波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默默付出。随着他们的到来,来宁波读书的外地孩子也不断增多。他们的父母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养家糊口上,对于孩子的教育以及管理比较缺乏。
“我们在海曙区4—6年级部分班级做了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有166个同学参加,我们发现有学习焦虑倾向的高达50%,自责倾向13.86%,过敏倾向21.69%,恐怖倾向12.05%,冲动倾向的15.06%。”夏宇严肃地说道。
在孩子们写给心理老师的信件中,大部分孩子的苦恼集中于学习压力和结识朋友的困惑。稚嫩的笔触下,有着敏感的孩子们对未来的期望。“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希望班里的同学们能接纳我!”“我想做个宁波孩子,但同桌总笑话我的声音土!”
“我们的校园心理剧先是小范围表演,六一儿童节时将会有多个心理剧汇演。在那个时候,我们一定能看到不一样的宋同学,看到同学们的心理更加健康。”夏宇对心理剧的“治愈功能”自信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