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多少次,我努力回想爸爸留给我的童年记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可能留下最多的,是对爸爸的排斥和恐惧。做了心理咨询师之后,我才知道身边有这么多人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很多来访者的爸爸,和我的爸爸一样,冷若冰山、跟妈妈吵架、刺痛着自己的孩子。过了好久,我才能够真正放下埋怨,开始理解他。”
文章有点长,但要看下去。
这故事也有你的影子
1
我依然记得和他最美好的记忆就是,带我和姐姐去野外钓鱼。那是我们唯一和他相处的机会。在湖边,爸爸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看着远方,告诉我们鱼鳔顶到哪个颜色后就是有鱼上钩。湖水十分平静,散发着水草夹杂着鱼腥的味道。在那样的场景下,我们三个人是平和而放松的。后来我一直都喜爱大自然,会默默地和父亲一起地观看《动物世界》。然而,其他时间,爸爸不是在醉酒,就是在熟睡。
所以在初中之前,很抱歉,我对爸爸没有印象。妈妈总说他们结婚太早,男人在年轻时候是没有家庭的概念的。所以童年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妈妈自己把我们拉扯大。每次夜里爸爸喝酒回来停车后,妈妈会说:“当心点儿,你爸回来了!”我们会立刻停止嬉笑吵闹,安静读书或是关灯睡觉。因为,爸爸喝醉酒后会生气。我们需要小心翼翼,最好不要讲话。嗓子里压抑着的心惊胆战、委屈、愤怒,现在都能感觉到。那时候,家里满是争吵。
当我们还是儿童,遇到那种时候只能躲在被窝里发抖。姐妹之间也不会表达关爱——表达情感让我们觉得害羞而尴尬。再长大一点后,那是我第一次在爸妈吵架时站出来劝架——他们在客厅面对面怒吼,家里的狗都跟着叫起来。我突然站出来对着他们喊叫:“你们别吵了!”爸妈先是一怔,然后他很快地用狰狞的表情指着我吼:“你给老子少管!”这样一句话足以摧毁我逞能的心,我特别生气特别委屈地抹着泪跑回卧室。
有多少次,听着妈妈无力的反驳,特别想要站出去保护妈妈。看着爸爸的无理取闹,回想他清醒时的无言,不知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他,不知该如何对待他。我们恐惧他的喜怒无常,恐惧他瞪着眼睛威胁我们,恐惧他大声怒吼。这些时刻,逐渐打碎了我们内心的安全感,“家”在我们的印象里是破碎的。在那之后,我们谈恋爱时总是充满恐惧,被同学欺负时也无力反抗。
姐姐高中时恋爱受挫,三番五次离家出走。当爸爸知道姐姐的行踪时,连夜开车赶到那个城市的酒店里将姐姐“救”了回来,姐姐当时正喝醉了瘫倒在桌前。我后来听说,在路上他们什么话都没说,姐姐仍旧是肿着眼睛流着泪。回家后,爸爸一脚将姐姐踹倒在地,我大声痛哭。然而姐姐从来不会哭。
我是学乖的那一个,以此避免了被打,但我总是哭,总是哭。我应该是感觉害怕,或是孤独无助。
2
我曾经特别渴望自己的父亲能像其他人的父亲那样,对孩子呵护有加。他们的爸爸会用手拉着自己的孩子,也会温柔亲切地与他们讲话。而我们和爸爸,之间仿佛隔了一座冰山。当我们上了中学,逐渐懂事一些了。妈妈总说:“你们多跟爸爸说说话。”然而这个重建关系的过程,对他对我们都是考验。爸爸平日和我们聊天时,总得先清清嗓,试探着问话。我们也是一两句简短的回答。独处时不得不说些什么,会在脑海里重复好多次自己想说的话,要注意措辞和语气,说完之后紧张地等待爸爸的反应。这一点,逐渐形成了我们与陌生人的交往模式——我们害怕主动发言,变得十分敏感。但其实我们在共同地努力着,而我也越来越能敞开心去理解父亲的爱。每次回老家爸爸总会提前询问我想吃什么,离家之前总在问我钱够不够花。他每次都问同样的话,但每次都会充满热情和期待。我闭着眼都可以想象,爸爸在问候的时候心里多么期盼我早点回家。相比讲话多的母亲,爸爸只有在这种时候才主动联系我们。
的确,因为我们是最亲的一家人,我们身上流着爸爸的血。也许再大的埋怨也无法阻隔血缘之亲。当我和姐姐逐渐长大成人,一家子都在努力地用成熟冷静的方式彼此对待。姐姐早早结了婚,远嫁一个非常疼爱他的男人。我选择早早离开家乡,开始自己一个人的闯荡生活。
也是学了心理学才真正知道,曾经在我身上发生的种种问题,都和家庭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我无力为自己做主,我处处讨好别人,我觉得自己又丑又遭人讨厌;被同学欺辱仍然好脸相对,与不熟悉的人讲话都会四肢发软。小小年纪就多愁善感,写的诗句都太过深沉;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内心孤独而自闭;为家里的每一个成员操着心,兼职为了和妈妈分担经济压力。那不是一个小孩该有的状态。后来,我偶然遇到了心理学,常跑到别班去蹭课,也尝试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再后来,在大学毕业前考到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那时已经决定今后从事这个职业,虽然那不是我的专业,但我内心早已经历许多,同学有心事都会跟我讲,甚至在大学广播站首次推出访谈类节目“心灵下午茶”。我认为我是适合这个职业的。
3
我的规划和判断思维非常成熟,吃苦耐劳也出乎所料。一个人在北京,一待就是好多年,但这并不是别人看起来那么顺利。性格的问题,让我在职场关系上屡屡碰壁;因为自小缺失父母情感的关注和爱护,始终渴求大龄异性的爱;因为对别人的信任感和稳定感极差,跟男友相处总过不了三个月。这些问题总会让我的北漂生活充满困扰。我不得不一边做咨询助理的工作,一边接受着心理咨询维持正常生活和工作。就是那样,我还仍然会出现自伤或是抑郁症的时候。这条成长和改变的路,收获中夹杂着痛苦。因为接受精神分析动力学咨询,不是给问题一个解决办法,而是从根本上改变自己被扭曲的性格。做心理咨询师要走很长一条路,因为需要先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才能在帮助不同人时不带自己的主观色彩。个人体验的路一走应该就是一辈子。
到后来,我可以着手接咨询,再后来,开始了独立咨询师的职业生涯。和爸爸的关系仍然不会那么亲密,但因着我的改变,爸爸也跟着改变了。我可以从心理学角度理解他,因为他也曾经在自己父母那里受过这样的伤。然后开始用更恰当的方式去与他相处,甚至去关爱他。我知道,爸爸心里也许也一直没有长大,他的成长经历也带给了他跋扈以及与人疏离的性格。也许,爸爸才是最孤独的那个人,因为他已经伤害了别人,让别人无法再靠近他理解他。
在心理咨询工作中,通过来访者的讲述,我又从不同侧面了解了严厉的父亲和孩子的关系,仿佛都惊人的相似。成年后这些孩子们的情感关系、社交关系以及自己对自己的态度,也都呈现着类似的问题。
虽然我们的性格问题也不能因为原谅过去而直接改变,与世人的关系问题,就留给我们自己后半生去解决。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蜕变之路,而因着对家人的理解和原谅,我们更能心甘情愿承担起自己这份责任。同时,过往的经历也会升华为我们的个性和力量,在今后的生活中一直伴随着我们走前方的路。
后来,远在他方的我时常默默祈祷爸妈关系和睦,渐渐地真的看到了他们惊人的变化。十分庆幸妈妈当初不离不弃。爸爸竟然主动承担起家务,妈妈仍旧是个工作狂,但在爸爸面前做起了小女孩。与我视频通话时两个人总是凑得很近、彼此相拥……
爸,其实你已经做了你能做的,甚至我觉得你才是家里最难过的那个人。你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内心的情感,或是爱或是沧桑,你都无力表达。生活起居的关心,是你唯一的“父爱如山”的体现。虽然我们内心不满,但真的能够理解你了;恨过你对我们的伤害,但更多地理解你就更多地认识你。虽然你性格里核心的问题不会改变,虽然你不会变成我们理想中的那种父亲,但你已经做到了你的最好。
爸,也许终究无法真正靠近你,但我已带着你给我的礼物,On My Way。
原谅父亲,
他的无可奈何。
作者简介:安之(半截湯匙),心理咨询师、专栏作者、心理讲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现代教育报特约观察员,健康时报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