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当她出现对人恐怖反应后,便批评、督促自已该怎样怎样,控制自己不要怎样怎样,这就产生了一种暗示、强化“症状”的作用。再加之她愈感到“不自然”头脑中就愈多地出现“想象观念”。这进一步导致了她的自我感觉恶化。如此恶性循环,“症状”便日益严重了。她在这种想改变又未能改变,想摆脱又无力摆脱的困境中,早年的负性心理印痕被激活了,与现实问题交织在一起,产生了综合作用。这就是为什么除了回避同性,害怕男生外,还那么怕上课的老师的缘故。
在吴某对自己人际恐怖症状成因有了理性的认识之后,焦虑心情有所缓解。
第三阶段:运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放松训练
由于个体在人际交往有心理恐惧感的同时还伴有强烈的焦虑、紧张和抑郁情绪,且和心理恐怖感产生交互作用,进一步加深患者的痛苦,所以在鼓励其带着症状自然生活的同时,辅以交互抑制松驰训练和躯体放松技术,利用这种方法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当在社交场合恐怖感觉出现时,意志上不是人为地与之它进行对抗,而是保持情绪自然,以一种新的刺激替代当前的思维活动。让吴某在一个假想的空间里,不断地模拟发生社交恐惧症的场景,不断练习重复发生症状的情节,我不断地鼓励吴某面对这种场面,让吴某从假想中适应这种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当出现恐怖感觉时,进行简单易行的自我放松训练。即让她在一套我的一些语言指令暗示下和轻松音乐伴随下,全身肌肉依次放松。
每天做二至三次想象——放松训练。即在想象中将最想见又最怕见的人(如某位男生),想回避又回避不了的人(如任课老师)突然呈现在自己面前,体察自己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反应,然后放松,使情绪和肌体产生由紧张到松驰的反应,最后产生意向上的适应并扩展到现实行为中。
经过几次放松训练法,情景想象的治疗,吴某已经降低了在人际接触过程的敏感心理和焦虑症状,可以实现正常的社交活动,具备了相应的自信和平静。
八、咨询效果评估
吴某自述对人际交往不再感觉焦虑,与男生的交往已能保持轻松自信的态度,不再消极回避。
心理咨询人员观察到吴某在咨询的后期收尾阶段,表情放松,见面、交谈、离开的几个过程中表现出正常的人际交往态度,态度平静、积极,情绪良好。
通过scl-90自评量表对吴某进行复查,人际敏感分数、焦虑分数已恢复到常模水平。
中国心理培训小结:她在这种想改变又未能改变,想摆脱又无力摆脱的困境中,早年的负性心理印痕被激活了,与现实问题交织在一起,产生了综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