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考试提醒:
主页 > 心理成长 > 存在主义 > 文章内容

人性的精髓

http://www.psy8.cn2013-12-19 17:28未知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更多

人性的精髓 1943年7月,第一篇真正的、经典的马斯洛风格的论文《人类动机理论》发表在《心理学评论》上,并立刻引起了强烈反响。在这篇论文中他详细阐述了他的“需要层次”理论。论文的首页写道:“人类的需求构成了一个层次体系,即任何一种需求的出现都是以较低层次的需求的满足为前提的。人是不断需求的动物”。 那时马斯洛的层次理论包括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而每当一种需要得以满足,另一种需要便会取而代之。 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中所论述的便是他毕生研究的精髓所在。他从生理需要开始讲起:如盐、糖、蛋白质等这些生理需要构成动物对食物的需要。他说,一个还没填饱肚子的动物是不会对其他需要有所奢求的。当然,食物需要的满足并不意味着永久的快乐。 马洛斯指出,一旦饥饿需要得以满足,“安全需要”便出现了:人们需要远离痛苦和恐惧,需要规律性的生活以感到世界是恒常有序的(如父母的不公正将会使儿童缺乏安全感)。尽管成年人可以较儿童更好地处理他们的恐惧感,但各种各样的安全需求在成年阶段仍继续存在,如对稳定工作的需要,对不受犯罪危害的需要等。马斯洛指出强迫性神经症是孩提时代的恐惧持续到成年造成的。一个不能容忍她的房间有一丝灰尘的女人便是轻度患有这种神经症的例子。其实,灰尘并不真正构成危险或烦恼,但他们的安全需要却仍然停留在一种夸张、幼稚的阶段上,这也就导致了她对规律和秩序具有强迫性要求。 下一级是爱的需要,它还包括归属需要。一个具有适当程度安全感的人——比如说具有固定的居所和稳定的收入——会开始感到非常需要朋友、爱人、妻子、孩子,以及在群体中所处的恰当位置。马斯洛注意到,在这个相对饮食无忧的社会里,这些爱的需要的受挫是引起人们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这里,马洛斯似乎是在维护费洛伊德的观点——毕竟,他将性诊断为精神失常的根源在现代社会中有百分之九十是正确的。即便如此,马斯洛还是很谨慎地补充说明性的需要和爱的需要是不能等同视之的;爱的需要包括爱与被爱两个方面。 一旦爱的需要被满足,尊重的需要便显露了,即需要某种“建立在稳固坚定基础之上的对于自我的高度评价,包括自尊以及受到他人的尊敬。”马洛斯指出阿德勒乃是认识到这些需要的重要性的第一人。 最后,自我实现的需要出现了。“成为你所能构成为的那个人。”“在某个人身上,它可能表现为希望成为一位理想的母亲,而另一个人则可能想成为运动员;还有人则可能表现在绘画和发明上等等。”知道与理解的需要也是附属于自我实现标题下的。 马斯洛认为,驱使人类的是若干始终不变的、遗传的、本能的需要,这是他的理论中的一个独到的基本概念。这些需求是心理的,而不仅仅是生理的,它们是人类真正的内在的本质,但它们都是很脆弱,很容易被扭曲,并经常被不正确的学习、习惯及传统所征服。马斯洛说:“它们是人类天性中固有的东西,文化不能扼杀它们,只能抑制它们。”这显然对一条被多数人所接受的、古老的信念提出了挑战:这条信念认为本能是强有力的、无法改变的、邪恶的;而马斯洛的设想正好相反:这些需要极易受到忽视或压抑。它们“不是丑恶的,而是中性的或者是良好的”。 马斯洛认为,作为人存在的一个固有的方面,不仅有生理的需要,而且有心理的需要。环境必须使这些需要得到很好的满足,否则,就会出现身心疾患。这种需要可以被称为基本的需要或生物的需要,就像人对盐、钙、维生素的需要一样,因为:人执著地追求这些需要的满足;这些需要的剥夺将造成人的病态、衰弱或影响发育;需要的满足可以使身体康复,可以治疗有需要被剥夺而造成的疾患;稳定地满足这些需要可以防止疾患;健康人并不表现出这些方面的缺乏。 这些需要或价值之间是互相关联的,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这些需要具有一定的级进结构,在强度和优势方面有一定顺序。通常,对食物的需要时最强的,其次,与诸如爱登其他方面的需要相比,安全需要是一种较优势、较强、较迫切、较早出现和较有活力的需要。所有这些需要都可以被看作是趋向总的自我实现的各个不同阶段,都可以被归于自我实现之中。 这些事实解决了几个世纪以来许多哲学家们苦苦求索面又鲜有建树的价值问题。例如,以往人们总以为似乎存在着一个人类的单一的终极价值,一个所有人为之奋斗的遥远目标。各家各派的学者们将之称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心理健康、个性化、自立、创造性、创造力等等,但他们都将之解释为实现人的潜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成为他可能成为的一切。 事实上,人们自己并不知道这一点。只是理论家们造出了这些概念来整合和解释各种事实;对于当事人本人来说,当他失恋时他只会想:倘若我能够得到我所渴望的爱,我将永远幸福和满足。他不知道,如果他得到了满足他还会继续追求。每一种基本需要的满足都会引发“更高”的需要,支配下一个意识阶段。就他本身而言,他所认为的等同于生命本身的、绝对的、终极的价值,只不过是在某一特定的阶段占支配地位的需要,这种需要只不过是需要层级结构中的一种。因此,这种需要既是终点,又是趋向某一终极目标的起点。 这些事实还将有助于解决存在(Being)和成为(Becoming)之间的明显的矛盾。人的确永远地为一个终极的人性而奋斗,而目标本身也不过是另一种类的“成为”和成长,恰好似我们注定要永远去追求一种我们决不可能达到的境界。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现在知道并非如此,至少并非仅仅如此。作为这种无望追求的另一面,还存在着另一种真理。我们健康的成长会一次又一次地得到短暂的绝对存在的报偿,马斯洛将之称为“高峰体验”。基本需要的满足给我们带来许多高峰体验,这种体验每一次都是绝对快乐的,自我完善的,不再需要其他的自身以外的生活作衡量尺度。这恰好像我们不再需要关于生命终点之外的某外还有一个天堂的观念。或者说,我们一生都有天堂在等待,我们随时可以走进去呆一会儿,享受一下,之后,又必须回到我们日常的生活奋斗中去。我们一旦进入其中,就会永志不忘,这种关于天堂的记忆将给我们的生命以滋养,可以在困难时给我们以力量。 不仅如此,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的增长过程本身就在绝对意义上是一种内在的报偿和很大的快乐。即使这些不算高峰体验,至少也是一种“山脚体验”,是那种绝对的、自我肯定的快乐的闪现,是“存在”的短暂时光。“存在”和“成为”不再是矛盾的和相互排斥的。“趋近”和“达到”都是一种报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更多...栏目热点
更多...栏目推荐
积极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继承
积极心理学与人本
20世纪末以来兴起的积极心理学,是一股重要的心理学力量,体现了当代心理学的最新进展…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推荐文章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全过程-实用自我治疗技能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
你梦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吗?学习了心理咨询认证课程但面对求助者仍然无从下手?你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