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考试提醒:
主页 > 心理成长 > 精神分析 > 文章内容

精神分析:人格结构论(3)

http://www.psy8.cn2011-12-29 10:14未知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更多

恒常客体是由于母亲的内化而产生的。始终如一的“好妈妈”的表征在孩子心里内化,产生了恒常的客体,孩子会在必要时动员内化的母亲,以获取安慰和力量。如此一来,可以在母亲不在时以心理的母亲代替现实的母亲。心里有这种恒常母亲的人,不易陷入空虚之中,处于挫折时也能支撑自勉;而没有这种内在恒常客体的人,极易陷入忧郁、空虚和混乱状态,这是因为他们心中缺王恒常客体的作用。

心里具有恒常客体的人有如下3个特征

一,良好的母亲表征(positive attachment to the maternal representation),彼此关系融洽。“我喜欢妈妈,妈妈也喜欢我。”在现实的人际关系中产生的矛盾较少。

二,将母亲“好的一面”的表征和“讨厌的一面”的表征整合为一个表征。“虽然有时妈妈责怪我,但妈妈是好人。”因此,矛盾情感、退行倾向少,在与人交往时将客体以“好人”和“坏人”分离(splitting)开来看的时候也少,很少挑拨离间。

三,会适时地利用心里的妈妈表征(available maternal representation)。“妈妈就在身边,发生任何事情我也不怕”。如同真实的母亲始终如一地呵护自己一样,孩子的内心里存在内化的母亲(intrapsychically available)。于是乎,即使很长一段时间离开母亲也能承受。孩子跟母亲离开时间的长短及忍耐程度,取决于孩子恒常客体的程度。有的孩子可以独自玩10分钟,有的孩子可以自己玩上一整天。

安娜·弗洛伊德对恒常客体做过如下定义(Anna Freud, 1968)

“恒常客体是指不论客体带给自己的是挫折或满足,自己都始终如一地投情于此客体(capacity to keep up object cathexis irrespective of frustration or satisfaction)。这就像扔掉没有牛奶的奶瓶的孩子,是还不认为奶瓶这一客体是恒常客体的缘故。可是年龄稍大些时,即使瓶子里没有牛奶也不扔掉,这是由于认识到奶瓶这一客体是恒常客体的缘故。因为,即使没有牛奶,这瓶子还是有用处的。”

中国心理培训小结:孩子之所以会在出生后24~36个月时能暂时离开母亲,就在于此时孩子已形成了自体表征和客体表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更多...栏目热点
更多...栏目推荐
解梦:梦境泄露出你的情感欲求
解梦:梦境泄露出
梦是人在没有自我约束时,潜意识层面的反应。梦本身可能没有意义,但是它所表达出…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推荐文章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全过程-实用自我治疗技能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
你梦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吗?学习了心理咨询认证课程但面对求助者仍然无从下手?你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