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培训导读:挫折的产生,往往是人的动机行为受到干扰和障碍,使个体无法达到目标而感到沮丧和失意。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压力也随之加重。全国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加大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开展各类心理讲座与心理咨询,从而避免或消除同学们沉重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以积极的心态去适应当前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各种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保持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为更好地深入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及教育,以“心灵俱乐部”为载体,开展各项心理教育活动便成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心理健康;咨询;
一、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不仅具有相近的年龄,而且有着相似的学习、生活环境、生活经历,所以大学生心理有共同的发展变化规律和一般的心理特点。同时,他们又有着极大的差异,比如家庭背景的不同,以往成长经历的不同,生活习惯的差别,地区间的差异等等,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也就存在着多样性与复杂性。
(一)大学生的挫折心理
挫折的产生,往往是人的动机行为受到干扰和障碍,使个体无法达到目标而感到沮丧和失意;自我期望值过高,导致期望值的绝对化、过分化、无限夸大后果,从而拉大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而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有的学生对自己要求过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同时认为大学生活应当是完美而理想的,因而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当挫折来临之时,束手无策,痛苦不堪。有的学生一旦遇到小失败、小挫折,就把后果想得非常糟糕。这种夸大后果的结果是使人愈加消沉,情绪也愈加恶劣,心结难开,难以自拔。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麦独孤(McDougallW.)于20世纪初提出,个体受挫折而产生的种种行为,均起源于本能。他在《社会心理学引论》一书中给出本能下的定义为:本能是一种遗传的或先天的心理倾向,决定那些有此倾向者感知和注意某一种类的客观,在感知时体验着某种特殊情绪的激动,以及对它做出某种特殊样式的动作或至少体验着这种动作的冲动。他还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都是有目的性的,只是目的性的高低不同。一切行为都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策动和维持这些行为的动力是本能。在麦独孤看来,人在活动中遭受挫折而产生的情绪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各种挫折行为反应都是本能冲动的结果。
(二)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毫无疑问,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如何顺利地完成学业?如何学业有成?如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这些都是每一个大学生从踏入大学校门那一刻起必须面临的问题。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么心理学又是如何对学习进行描述的呢?心理学家对此有不同的见解。行为主义学派桑代克认为:学习即试误、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一个通过尝试-错误-再尝试的反复的过程。建构主义学派皮亚杰认为:学习史一种能动的建构过程。学习的结果,不只是知道对某种特定刺激做出某种特定反应,更是头脑中认知图式的重建,并且这种新的图式是创造性的,它在性质上也不同于原来的图式。
目前,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存在最为严重的就是学习动力缺乏的心理,这种情况长此以往将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丧失学习的能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常见的以下几种情况可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发生: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大一新生与过去的教育形成鲜明的对比,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新知识,这种困惑会对将来的学习带来影响,由此而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内容感到厌烦、乏味,经常上课心不在焉;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热衷于网络游戏;由于屡次考试受挫,学习的积极性已基本磨灭,再加上没有更好地自我调解能力,造成破罐子破摔;不求上进,虚度光阴,为混文凭草草了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