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脑就像一台高速复印机。如果我们在记忆中留下一段“悲伤的情绪”,大脑就会不断地复制出一个个“悲伤的脸”;如果记忆中留下的是一段“快乐的情绪”,大脑出现的就是一张张“快乐的脸”。如果我们习惯性地去回忆“不愉快”,我们的大脑就会将这些负面的回忆,在重复中不断地复制着“不愉快”的记忆。
活在此时此刻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意味深长”的实验。一个周日的晚上,心理学家召集一群自愿者,要求他们将未来的三周里,自己认为将发生的、所有能想到的烦恼事,都写下来,然后投入一个“烦恼箱”里。三周过去了,心理学家在所有自愿者面前,打开“烦恼箱”,请在场的每个人逐一核对自己的“烦恼”是否困扰了自己,结果发现,其中有九成的烦恼根本就没发生!心理学家又要求大家,把剩下的那一成烦恼写在一张字条上,重新丢入“烦恼箱”,并在随后三周的时间里,思考一下解决烦恼的方法。三周后的一天,心理学家打开箱子后,自愿者们发现自己那一成的烦恼,已经不再是什么烦恼了。实验表明:一般人的忧虑和烦恼,40%是过去已经发生的,50%是未来还没有发生的,只有10%是属于当下的。可见,烦恼多是自己寻来的,而活在当下,就能减少很多无谓的烦恼。
烦恼就像一个贴身的影子,最喜欢光顾过度关注自我得失的人。当一个人减少对自我的关注,不去计较得失和恩怨,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外界事物的关注上,学会对事情遗忘和宽恕,学会淡然,这时,烦恼也就收起了它那魔鬼般的冷酷,把快乐重新交还给我们。让我们以乐观的心态,活在此时此刻,懂得控制负面情绪,不去自找烦恼,适当放慢奔跑的速度,体验生命的美好过程。
不抱怨不计较
许多人在生活中都会无意识地去抱怨。抱怨令我们不负责任,抱怨教我们博取同情,所以我们不断地表露着自己的抱怨,又不断地招致别人的抱怨,周而复始。“抱怨是在讲述你不要的东西,而不是你想要的东西。”既然是你不要的东西,为什么要去关注它呢?关注不需要的东西,关注抱怨,会给生活带来很多的危害。
中国心理培训寄语:烦恼就像一个贴身的影子,最喜欢光顾过度关注自我得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