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培训导读:分析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事例。
三十六、郭念锋关于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
(1)周期节律性;(2)意识水平;(3)暗示性;(4)心理活动强度;(5)心理活动耐受力;(6)心理康复能力;(7)心理自控能力;(8)自信心;(9)社会交往;(10)环境适应能力。
三十七、如何查看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没有错误的认知
(—)从个人心理发育史资料人手,查看其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二)查看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三)分析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事例。(四)寻找求助者的记忆中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 (五)分析求助者的思维倾向和习惯,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六)分析经验系统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老眼光)。(七)分析有无深层主观因素——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八)分析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钟友彬的认知——领悟)。
三十八、对求助者作出诊断的程序是什么?举例说明;
1、求助者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
2、内心冲突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是否有求助的愿望
3、在心理、生理、社会功能方面是否受到影响
4、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做基础
5、对精神病、神经症、心理问题做区别
以一般心理问题为例说明诊断过程
1、根据三原则;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主客观统一、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可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2、根据许又新神经症诊断标准:求助者的冲突是常性的,病程短1分,本人痛苦程度未达严重1分,社会功能妨碍不严重1分,不能诊断为神经症。
3、对照症状学标准:虽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但从严重程度看反应不强烈,冲突为现实的,不良情绪控制在相当理智下,反应仅限于XXX范围,无泛化,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对社会功能未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看时间短,处于最近一段时间,所以从除外标准看,该求助者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
4、心理测验及相关资料支持本诊断。
对求助者需要做的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三原则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2、与XXXX神经症相鉴别:XXXXX神经症在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痛苦不能解决,社会功能严重影响,出现泛化和明显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不相称,持续时间大于三个月,而该求助者为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未泛化、回避,时间短,可排除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反应强烈,泛化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刺激为现实的持续时间短,反应不严重,未泛化,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三十九、如何提出心理评估报告
1、临床资料的核实
2、评估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状态
3、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4、综合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及产生原因分析
四十、如何了解求助者
1、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2、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
3、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应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
4、深入探讨问题的深层原因
四十一、系统脱敏疗法
原理:让一个原可以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