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考试提醒:
主页 > 社会心理 > 儿童心理 > 文章内容

争强好胜过了头,病不轻

http://www.psy8.cn2012-10-18 16:29心灵咖啡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更多

对于像李梦这样极度自信、追求完美的人来说,挫折,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的字眼。可现实中一旦出现挫折,他们却是极度脆弱且极端的。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完美主义者不崇尚开拓精神,尽量避免那些他们无法胜过别人的活动,也很少自告奋勇,他们面对失败不能原谅自己,所以尽量选择逃避。

家长追求完美 孩子心理脆弱

幼儿阶段是孩子想法、性格最真实表达的阶段。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原则就会为孩子“涂上底色”。的确,在当今的竞争环境下,“争强好胜”已经成了众多家长的教子方略,“勇夺第一”也成了努力进取的唯一目标。

在很多家长眼中,似乎只有“第一名”才是完美胜利者。杨女士的女儿小樱学习一直不错,上中学以来保持着班里前五名,可只要小樱向妈妈汇报考试名次,杨女士头一句话必然是询问名次,第二句话则是问“谁是第一名,跟人家差了多少分”,而第三句话永远是雷打不动的“下次努力”。这模式化的对话方式小樱已经十分适应,而且“继续努力”的信念也促使她刻苦学习。虽说小樱也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羡慕,可当旁人称赞她学习好的时候,却会下意识地回答:“成绩还可以,但是还是犯了几个不该犯的小错。”同学羡慕她成绩好,她也会嘟囔着抱怨自己比第一名差远了。小樱说:“我真不是得便宜卖乖,而是确实嫌自己学习还不够好。”

心理学上所指的完美主义者是那些把个人的标准定得过高,不切合实际,而且带有明显的强迫倾向,要求自己去做不可能做到的那种理想的人。的确,很多完美主义者一般根据成绩来判定自我价值,当他们做得出色的时候,自我感觉就好,当他们犯错或者未能体验到成功的时候,情绪就低落,他们的标准常常是订得如此之高,以至于很少能体验到他们所需要的成功的感觉。而这“不切实际的高标准”,有些就是家长、亲朋不经意间给孩子造成的错觉。

当前社会提倡鼓励式教育,尤其在幼儿阶段,没有接触升学、分数等“残酷”竞争时,家长、老师对孩子大多以鼓励教育为主。“你是最棒的”也是很多家长在表达对幼儿的爱时常用的一句话。小孩子都是可爱的,虽然作为个体,他们确实是最棒的自己,但处于整体环境中,却一定不会永远“最好”。老师、家长、亲友的过度表扬,容易让孩子对自己形成虚高的认识,而一旦达不到这个目标,孩子会认为“自己有能力,只是失误而已”,钻进了不能原谅自己的牛角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更多...栏目热点
更多...栏目推荐
总对孩子说“不”,压制创造力
总对孩子说“不”
为什么许多中国孩子缺乏创造力和自主意识,不能快乐、乐观地生活?其实,许多答案…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推荐文章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全过程-实用自我治疗技能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
你梦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吗?学习了心理咨询认证课程但面对求助者仍然无从下手?你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