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考试提醒:
主页 > 社会心理 > 儿童心理 > 文章内容

长大了还要听从父母的话吗?

http://www.psy8.cn2013-01-05 15:52心灵咖啡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更多

请问,“父母说的话我们都要听从吗?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以父母为先吗?父母都是对的吗”

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是个伟大的角色,就好像提问者把他们假象成都是对的。他们的言行举止无时不刻在影响着孩子的内心,除了说话,行为也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只所以被模仿,就是因为孩子把他们理想化为权威和正确的代言者。

“听从”的行为本身更具有意义

当然,成人都知道,不管是父母或者任何他人,没有人总是对的,或永远是对的。而作为还是幼年的孩子,恐怕除了他们没有更多的可比较的对象导致模仿单一化之外,最关键的是听从的获益。即顺从父母的言行既可以免受惩罚(先不考虑父母的言行是否正确),甚至获得表扬。既然都表扬了,那么我们就不会再去思考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因为,赞扬给我们内心带来的鼓励是最强悍的。别人高兴,尤其是父母,这跟自己切身相关的人都高兴了,还被奖励,那总该不会错吧。于是,我们没必要再去冥思苦想:他这高兴的事恐怕也不一定是对的吧?呵呵,我想至少小孩子还没拿功夫,玩这种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的“思辨游戏”。

相反如果孩子记住了什么事情可以让父母开心,让自己免于惩罚,获得奖励,那么这个就是对的,就该去执行。只有长大才能明白,那只不过是让当年弱小的自己活的更安全、更开心的出路而已,与对错无关。父母肯定认为那些是对的,但放在社会上看有些未见得都对,是基于父母们过去的年代,过去的经验和他们自己的性格,总结出来的套路,放在过去针对父母行之有效,拿来用又快又省事。放在现在,用到你身上,不好说,有可能还会不好使。

方法的实效性

所以,不管父母当初对你的言行放在今天好用与否,他们是没错的是为你好。但是,对于我们自己,不妨进行一下考察、思辨,筛选和修正。将他们的教诲放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检验,获取一手“实验报告”。看看哪些需要改良,哪些需要废妻,哪些还没有过时。只有进行了重新回炉,经过了你自己的加工,这个方法不仅被翻新变成时效的方法,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思维也得到了锻炼,一个言听计从的乖乖宝宝,将进化成一个具有自我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改造能力的独立成人思维模式。其收获远不仅仅是一个方法,而是一种思维模式。

我们知道的是,一个方法解决一件事,充其量解决一类事情。但是,这类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方法不一定总是有效的,必须改进。所以你即便从父母那里获得了一个还不算“老土”的方法,一时有效不会一辈子有效,这件事情有效,不一定这一类有效,不一定事情变化了还会有效。如果,你一次依赖别人的经验,下次呢,再下次呢?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如果寄望于上一个时代的人给我们出主意找方法,你觉得这现实吗,可能每次都撞上“成功”吗?因为,时代的烙印告诫我们,不去亲身体验,又怎么可能找到符合当下这个时代的方法呢?所以,过去的人,必将带着他们的经验随时间消逝而渐渐隐退,而只有作为当下的你,才是找到更多,更实用好方法的制造者。换句话就是,一个方法改变不了我们一生,但是我们自己若被改变了,却可以去找到一生中所需要的各种的方法。

相信没有错不信更没错

在我们没有方法的时候,模仿对象单一的情况下,我们只能而且一定要相信过来人(比如父母)的方法,当成真理去接受。但是,随着阅历,处境的改变,随着模仿对象群体的延展和膨胀,就要开始思考和辨别,寻找自己的方法。有人说当方法太多就会乱,这只能说明你还是想依从众多方法中的一个而懒于自创方法。在我看来看到别人众多的方法是多么好的事情,因为你有了创造自己方法的原始资源,你可以把大家的东西加工,整合成自己的方法。没有这些原始的资源积累,就是天才也不可能创造出什么有价值的玩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更多...栏目热点
更多...栏目推荐
总对孩子说“不”,压制创造力
总对孩子说“不”
为什么许多中国孩子缺乏创造力和自主意识,不能快乐、乐观地生活?其实,许多答案…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推荐文章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全过程-实用自我治疗技能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
你梦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吗?学习了心理咨询认证课程但面对求助者仍然无从下手?你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