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考试提醒:
主页 > 社会心理 > 儿童心理 > 文章内容

阻止性侵从家庭教育入手,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http://www.psy8.cn2013-06-09 13:43未知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更多

20天内,8起性侵幼女案件,而这些案件的曝光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偶然性,也就是说在这些案例之外,还有多少孩子被伤害,我们不敢也不忍想象。现实的残酷在于,尽管它惨不忍睹,但我们仍无法回避。在校长带女生开房案中,警方遮遮掩掩的调查结论和以往以“嫖宿幼女”为名的案例都更加深了公众的焦虑。

面对频繁被曝光的“幼童遭性侵事件”,妈妈们都怎么看?日前,某网站记者联合广州妈妈网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在参与话题讨论的60位妈妈之中,接近半数的妈妈认为:“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当孩子遭遇意外,应该第一个反省的是父母。”“我一听这事,就知道是那种在家里没有得到爱的小女生。因为一个有爱的家庭走出来的孩子,不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在不少妈妈看来,当父母只顾赚钱和孩子吃穿,忽略了最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为孩子的不幸埋下了伏笔。

由于教育体制以及生活压力,使得当下的父母面临前所未有的自我考验,普遍陷入了“关注点错位”的窘境。家庭教育的关注点,应该是孩子的心理。这个心理,包括健全的人格,同时也包括与年龄相符的社交情商。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应该包括“身体意识”和“性意识”以及面对侵害说“不”的意识。三者,都应该是家庭教育关注的重点。与此同时,孩子的自我保护,又是一个系统工程。

帮助孩子防范性侵

美国知名育儿杂志《父母》给家长建议,帮助不同年龄段孩子拥有更好的防性侵意识。

2岁至4岁

认识性器官。对于性器官,不要一味说委婉语,阴道就是阴道,阴茎即说阴茎,更加清晰的说法有助于孩子了解性。

保护隐私部位。告诉孩子,除了他自己、父母或者医生(或者其他特别亲密的人)之外,任何人都不应该触摸他的隐私部位。如果有人这样做,告诉父母。

鼓励孩子倾诉。不管孩子感觉到困惑或是恐惧,都鼓励孩子向自己倾诉。

5岁至8岁

尊重孩子感受。如果孩子对别人的拥抱或亲吻感到厌恶或不快,请支持孩子的做法,向对方解释“孩子现在不想被抱,请理解。”

去掉罪恶感。永远不要等事情发生再去补救。恐吓和羞辱常常是行凶者最有利的武器。因此,让孩子明白,但凡有人做些令人不舒服的举动时,这都是坏人的罪恶,自己要懂得去向别人求助和倾诉。洗澡时告诉孩子“有些大人愿意对孩子做一些不好的行为,而爸爸妈妈会保护你的安全,如果你感觉不舒服,随时都可以告诉我们。”

不单独上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适宜单独上网。限制孩子上网,有助于杜绝他们把个人信息透露在网上。

9岁以上

强调这不是他们的错。孩子逐渐长大,可能出现来自同龄人的性骚扰,孩子自身的发育也让侵犯者更加有机可乘。找机会和孩子谈谈这方面的事,也可以来个“头脑风暴”,研究在各种不舒服的情况下如何脱身。另外,始终强调如果别人对她/他行为不端,并不是她/他的错。

远离色情信息。互联网、手机、电影等都可能让孩子接触到色情的内容,尽量避免孩子接触到,并向其解释这些信息的弊端。尤其对女儿,要让她们明白自重和自尊是女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值得信任的伙伴。有时候,性隐私的事情孩子难以向父母启齿。所以家长可以让孩子拥有一个值得信任的伙伴,并且能在孩子遇到类似困惑时及时转达给你们。总之,对孩子及早教育,培养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多和其老师、朋友沟通,留心孩子的异常变化或者心情波动,就会让孩子受到从内而外的保护。

在孩子的理解范围内向他们解释事实远比闭口不谈好,让他们明白这个世界总有很多的不如意,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够乖,不够好。也许他们会担心和害怕,可是只要你的大手牵着他的小手,他们就会超乎你想象地勇敢起来。

而作为家长,我们能不能让孩子永远都信任自己?让孩子相信你是爱他的,你所做的真的都是为他好。如果你嘴上说的是为他好,实际上他感觉到的并不好,那信任就无法建立,你想介入孩子的世界也是不可能的。

如何帮助孩子获得安全感

其实,性侵施暴者往往也是看人下菜的,毕竟是见不得人的事,他也担心孩子告诉家长,所以他只会选择那些不太可能告诉家长的孩子下手。哪些孩子不太可能告诉家长呢?惧怕家长的孩子!家长太强悍,孩子会担心比施暴者更大的伤害来自家长。在暴躁的家长面前,孩子会有一种天然的恐惧,凡是自己认为是不好的事,可能遭到责罚的事,都会拼命掩盖,只要不被发现就好。很多幼女被强暴案,受害的孩子之所以不敢告诉家人,就是因为怕家里人生气、责罚。孩子受了伤害,为什么反而还要受责罚呢?因为家长的骨子里认为这是丑事,发生这样的事,就是给家里丢丑,就是伤了他们的面子。这种心态下,即使不责罚,仅仅只是言语和神态中的怨气,也会让孩子受不了。

孩子出了事敢不敢告诉家长,这看似是一个胆量问题,其实是信任问题。孩子很聪明,他会在内心权衡得失。当你发现孩子说谎,孩子不告诉你真相时,就已经预示了危机的存在。在学习,在生活,在方方面面,孩子如果不信任你,就只能独自去面对所有的问题。而他是不具有这样的能力的,你就把他推到了孤立无助的危险境地。

可见,粗暴对待孩子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在家庭教育中,首先要倡导的是平等的爱,家长需要付出耐性和爱,才能给予孩子一份信任和安全感。如何去做?以下有几个方法可以参考:

提供自我的空间

孩子自幼便需要“自我中心”的安全感。给孩子一个固定的角落,即使家里并不宽敞,这个角落也是他们的“安全小天地”。一本属于他的图书,一个属于他的洋娃娃,甚至一张属于他的废纸,他都会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感到自我的安全。

给予温柔的声音

害怕响亮的声音是幼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婴儿听到巨响,会四肢伸张,有惊怕的表现。根据多方面的实验,器物的噪音、巨大的声响,都会令孩子感到惧怕。

因此,用温柔的声音、温柔的言语同孩子讲话,给孩子播放柔和优美的音乐,有助于孩子建立安全感。

安排熟悉的机会

幼儿进入一个陌生环境以前,找机会先让他熟悉一下。比如入园以前,家长应先带孩子参观幼儿园,让他熟悉新环境及幼儿园的老师,这可以驱除孩子对新环境的抵触和惧怕心理。

对于提早入学的孩子,如果心理适应能力实在跟不上,家长可以考虑让孩子重读。有些家长担心“留级”会让孩子心理不安,其实事实并非如此。重读的孩子,有熟悉和重复的机会,更容易获得安全感。

使用明白的语言

不明白的语言,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从而产生对环境适应的障碍。愈是幼小的孩子,愈需要使用“明白的语言”跟他们沟通,以帮助其建立安全感。

有一位母亲,把3岁的孩子送到一个只说英语的幼儿游戏小组去学英语。这个孩子突然被放进一个不明白的语言环境中,不但失去安全感,而且失去学习的兴趣,最后还因为紧张染上了遗尿的习惯。

重视睡前的陪伴

婴儿入睡前,母亲若能哼一首温柔的歌曲,轻轻地道声“晚安”,他们虽然不一定明白母亲说什么,但已领略到母亲的爱,便会安静而甜蜜地带着安全感入睡。幼儿入睡前,父母亲应尽可能陪伴在旁,哪怕只有短短的几分钟;说声“宝宝,晚安!”“宝宝,睡觉了,明天我们一起吃早餐。”这些爱与关怀的言语,会让孩子充分地感受到父母亲对他的爱。这种时刻,不是金钱可以买到的,也不是保姆或任何其他人可以代替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更多...栏目热点
更多...栏目推荐
总对孩子说“不”,压制创造力
总对孩子说“不”
为什么许多中国孩子缺乏创造力和自主意识,不能快乐、乐观地生活?其实,许多答案…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推荐文章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全过程-实用自我治疗技能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
你梦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吗?学习了心理咨询认证课程但面对求助者仍然无从下手?你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