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奖惩方式的选择:教师的奖惩一定要从善良的动机、促进发展的愿望出发,方法要得力、果断,态度要严肃、认真、同情,尽量感动学生,使他们产生内疚、自责的体验,领会到教师对自己的殷切期望。要多表扬、奖励,少批评、惩罚。鼓励学生去做某种有意义的替代性活动,胜于消极禁止;提出令人愉快的要求胜于责骂。奖励更能使人献身目标,惩罚难以产生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教师应更注重发现学生长处,哪怕只是一点点也不放过。对学生的错误虽然也要批评,但批评要精、短,切中要害,不要唠叨琐碎小事。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可先表扬其优点,用表扬唤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防止损伤其向上的愿望和热情,使其感到没有包袱背在身上,能轻装前进;或先讲些学生能接受的观点,对其提出较低要求,使其有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感到容易遵照执行,然后逐渐提出较高要求。因为急于过高要求,学生望而生畏,往往难以接受。
教师不要轻易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某个学生,尤其不要在异性同学面前揭短,把别人尚不知道的缺点公开揭露于众,会伤害当事者的自尊心、自信心,助长其消极、沮丧情绪,不能冷静客观地检讨自己和虚心接受意见。一般说来。只要不是重复犯错误,都应该为之保密。也不要在办公室里大声斥责学生,让学生感到在其他教师面前失去自尊。这样做可以缩短师生距离,减轻学生压力和精神负担,消除了学生逆反心理。如果一定要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一方面可以征询被批评同学的意见;另一方面,用表扬中批评的方法,告诉全班同学,这位同学已经知道自己的错误,并下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做不仅告诉全体同学,哪些是错误的行为,保护了犯错误同学的自尊心,同时也给犯错误同学以群体压力,促进他们改正自己的错误。
在奖励方面,要多评单项先进,少评全面模范。要注意设立集体奖。集体奖不应只是一张奖状,也应给每个同学发点纪念品,证明其在获集体奖中所起的作用。教师应努力让学生感到,只要付出艰苦努力,就能取得成绩;取得突出成绩,就能得到表扬、奖励;奖励的形式又是最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形式。
(4)奖惩方式多样化:学生千差万别,对他们的奖惩方式也应因人而异。对开朗、坦率的学生应直截了当;对于聪明、爱面子的学生,则要通过暗示,使其默默改正错误。有的学生用犯错误、搞恶作剧的方式企图达到引人注意的目的。教师可佯装不知,不予理会,撤消对这种行为的奖励。如果老师关注他们的这种行为,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就是对他们的奖励。当有良好行为表现时,再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样更能激起他们用良好行为代替错误行为,来达到引人注意的目的。
对于故意与教师作对的学生,教师应言行谨慎。既不对立,也不畏惧;多做个别工作,鼓励他们说心里话,理解他们的情况,愿意为其重新选择成功之路提供机会和进行指导。积极寻找他们的价值和闪光点,让他们感到集体的关心、接纳,学会理智地控制自己的言行。有些学生世故圆滑,对教师的批评百依百顺,满口答应,其目的是为了尽快摆脱使其厌烦的谈话。因此,教师应注意实效,使学生内心服气,不可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在学生干部和普通同学都做了好事时,应当表扬普通同学;都做了错事,应当批评干部。这样做,干部认为教师是对自己严格要求,普通同学认为教师公正、宽厚。同是受到表扬后,差生比优秀生、女生比男生、内向学生比外向学生效果好。对于优秀生的赞美,要赞美别人未曾赞美过的优点,效果才好。同是受到批评后,优秀生比差生、男生比女生、外向学生比内向学生、能力高的学生比能力低的学生效果好。对于学生不关心的问题,奖励的效果不大;对于学生关心的问题,奖惩都有效。
中国心理培训寄语:教师不要轻易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某个学生,尤其不要在异性同学面前揭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