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考试提醒:
主页 > 社会心理 > 青年心理 > 文章内容

每个罪犯,都和爹妈有关!

http://www.psy8.cn2012-10-12 14:30心灵咖啡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更多

中国心理培训导读:初犯心理素描:犯罪心理学认为矛盾,恐惧,侥幸是初犯者最典型的心理特征。犯罪心理学认为初犯者,既无“甜头”又无苦头的尝试,也无成功和失败的体验。

新闻时不时爆出各地发生的各种暴力犯罪,而且手段极其的残忍。分手不成就毁容、讨薪受辱便杀人、大额提现要被爆头…尤其是最近从北京到江苏,屡屡发生“割喉”事件,光头化日之下,火车站、银行、停车场都成了暴力犯罪的现场。不禁要问,谁借他们胆量?

调查表明,其实每个人都可能存在心理上的极端行为,只是这种情绪的释放所需的刺激能量不同。这种极端行为的外露和突变都由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原因引起,但终究还是家庭教育种下的根。家庭教育不恰当,使孩子的心理发育造成缺陷,对社会不信任,助长孩子的恶劣行为。如不和睦的家庭,对孩子心灵造成创伤。单亲家庭,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甚至有些父母就有恶劣行为,给孩子树立错误的榜样,这种家庭都容易使孩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下面我们就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结合案例给初犯、偶犯、累犯、惯犯乃至职业犯分别画个像,给父母和即将成为父母的人一个借鉴,别让你的家庭教育把孩子逼成了罪犯。

给初犯画个像

初犯是指第一次犯罪,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期。至于妇女更年期、老年精神异常也有初犯现象,有人称为迟发犯。对初犯心理的探讨意义重大,因为初犯正处于十字路口,拉一下就可能制止其继续犯罪,推一下就可能继续犯罪成为累犯、惯犯,甚至职业犯。所以,研究初次犯罪的动机目的、犯罪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初犯心理素描:犯罪心理学认为矛盾,恐惧,侥幸是初犯者最典型的心理特征。犯罪心理学认为初犯者,既无“甜头”又无苦头的尝试,也无成功和失败的体验。对于初犯, “干与不干”的矛盾心理异常突出,矛盾心理还贯穿于犯罪过程的始终,变化迅速。对于初犯来说最要紧的是立足于挽救,促使其转化为新人,防止再犯。

案例:2011年9月17日晚,陶汝坤因追求周岩不成,产生报复心理,来到周某家中,将事先准备的打火机燃油泼在周岩身上并点燃,致使周岩面部、颈部等多处烧伤。经7天7夜的抢救治疗才脱离生命危险,但其头面部、颈部、胸部等严重烧伤,整个人完全面目全非。公诉机关认为,陶汝坤行为涉嫌故意伤害罪。

对家长说句掏心话:别让爱毁了孩子

有的家长对子女百般娇惯、百依百赖,可谓“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甚至犯了错误也想方设法袒护包庇。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不会是心理健康的孩子,他们或性格脆弱,无法接受任何批评、挫折;或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或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他们往往会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实施违法犯罪。这类青少年若父母是领导干部或大款之类的人物,则表现的更为突出。他们往往有恃无恐、称王称霸。

某中学一位班主任曾在全班40多名同学中调查:“如果有同学欺负你,你将怎么办?” “打他!”半数以上的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有的还说“跟他拼了!”“为什么?”“父母教的:人在社会上要厉害些,否则受欺负。”很显然,这样的家庭教育与孩子应该接受的教育是背道而驰的,生活在这样家教环境中的青少年作出违法犯罪的事绝非偶然。

作为家长爱孩子自然无可厚非,但不要过分溺爱孩子,溺爱孩子,那不是爱孩子,那是害孩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更多...栏目热点
更多...栏目推荐
写给大四的焦虑和恐慌
写给大四的焦虑和
昨天有个同学来找我,谈毕业选择的事情。谈完以后她突然过来拥抱了我一下。为此我…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推荐文章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全过程-实用自我治疗技能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
你梦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吗?学习了心理咨询认证课程但面对求助者仍然无从下手?你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