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培训导读:我们人类的存活,已经不是自主的选择,它或是出于机器大帝的怜悯,或是由于我们身体的用途。
遗憾的是,影片《黑客帝国》的导演沃卓斯基兄弟和本文的作者我,都是不折不扣的人。除非有天才的创造,否则,无论我们对自身或者世界进行了怎样的思考,却始终限制在自己的人类身份里。
但是,“人”这个身份却不是最大的限制,在其背后更大的背景是“人类中心”社会。我们带着或抛弃“人”这个名称,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可能是未来“黑客帝国”里的一群人,也可能是当今人类社会中的一台机器。问题的实质在于“人类中心”论,因为我们是人还是机器这个问题,在我们放弃了“人类中心”的同时也就放弃了答案。
在影片《黑客帝国》中,沃卓斯基兄弟正是进行了这样的天才创作。我们人类的存活,已经不是自主的选择,它或是出于机器大帝的怜悯,或是由于我们身体的用途。这有如今日世界中的猫或狗之于主宰地位的人类。弄清楚了这一点——在未来世界中我们人类的地位和命运,我们是人还是程序,我们活在是真实还是虚幻中,当然都已不再重要。
正因为如此,《黑客帝国》中所描述的人类命运,既不可恨也不可怕。如影片中的先知所言:“Everything that has a beginning has an end”。时候到了,人类自然该退出历史舞台,或消亡或踏踏实实做好配角。无论是救世主还是主人公尼奥,他们的牺牲保证了人类的延续,这已经足够。这些人类中百分之一的觉醒者,当然明白自己的牺牲带来的只是存活而不是主宰。尽管他们仍然是生活在幻觉之中,但承认和接受生活的虚幻,却比什么都要真实!
放在未来世界,活在“机器时代”,我们或许愿意为猫为狗,屈身臣服于机器大帝。然而,还在“人类中心”的社会当中,又有几人愿意追随天才的思想,接受那可怕的真相——我们人类如同自然之程序,终究只是被造之物。我生而为人,人类社会中的一员,则必须借助精神分析学家式的天才思想来思考,否则我如何跳出“人类中心”这个圈子,又如何洞察《黑客帝国》的戏说人生。沃卓斯基兄弟用《黑客帝国》构建了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正是为了让我们看清自己身边的生活——这正是一切伟大作品的伟大所在。是沃卓斯基兄弟从伟大的精神分析学家奥托·兰克、诺尔曼·布朗等人那里得到了灵感,还是导演与精神分析学家关于人之存在的思想不谋而合,抑或只是我在把他们进行完美地撮合?
而这些又有什么紧要的呢?精神分析学家深邃的理论、冰冷的文字,或是《黑客帝国》哲理的对白、激情的动作,都是在告知我们所经历的生活终不过是幻觉一场。《黑客帝国》把商业、文化和哲学创造性地结合,花费颇多心血,最终沃卓斯基兄弟抛给我们的还是一个暗喻——生活是幻觉。相比而言,精神分析学家则更坦率也冷酷得多。美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厄内斯特·贝克尔在《拒斥死亡》(获普利策奖)一书中,对当今社会的人之生存就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探讨。在此,他的思想无疑是值得我们分享的。
贝克尔(当然,也包括在他之前的几位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如克尔凯郭尔、奥托·兰克、诺尔曼·布朗等人)认为,人既是一个自我(意识),又是一个躯体(动物)。人具有自我意识而成为万物灵长,但最终还是会成为蛆虫的口食。这正是人身上带有的二元性分裂,人类这种独有的荒诞命运,使个体身上遭受着基本的压抑。动物没有关于死亡的符号化的知识,在死之前它们是活的,在死之后它们是死的。对于动物来说,死亡只是几分几秒的恐惧和疼痛,一晃而过。然而,死对于人来说,完全是另一回事。人所具有的意识,注定让自己终身被死神撕咬,每一轻松愉快的活动都掩盖了令人不安的死亡。在人类从事游戏活动之际,死亡就从他的肩后一直俯视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