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美国国家职业辅导学会(National Vocational Guidance Association,简称NVGA)成立,并从1915年开始发行不定期的专业刊物,这使早期的职业辅导运动朝着科学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开始更多地参与到心理咨询中,其主要标志是美国就业服务处宣告成立,并在1939年出版了《职业名称词典》,该书随即成为职业辅导专家为学生提供服务的主要信息来源。
2.发展阶段
20世纪30年代,威廉森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咨询理论,即“以咨询者为中心”的咨询模式。20世纪40年代以后,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时代来临,心理咨询这门学科发展得很快。心理咨询理论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这些心理咨询理论包括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人本—存在主义理论等,涌现了如弗洛伊德、荣格(C.G.Jung)、阿德勒(A.Adler)、罗杰斯、艾利斯(A.Ellis)等一大批杰出的心理学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Veterans Administration,简称VA)通过提供奖学金的方式,鼓励更多的学生接受心理咨询和心理学培训。VA对职业咨询者的专业角色也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并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咨询心理学家”。
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心理咨询发展史上发生了四个重大的事件,对心理咨询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美国人事与辅导学会成立(American Personnel and Guidance Association,简称APGA);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简称APA)第十七分会咨询心理学分会(Association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简称ACP)成立;国防教育法(National Defence Education Act,简称NDEA)颁布;大量新的咨询理论的出现。行为主义理论如系统脱敏疗法等开始产生影响;认知理论如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和伯恩(E.Berne)的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理论在50年代逐步成熟;学习理论、自我概念理论等新理论也不断出现。到50年代末,心理咨询理论的数量和种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
不仅有关心理咨询的各种理论在不断成熟,有关心理咨询的法案和伦理规范也在不断完善。1953年,美国心理学会咨询心理学分会规定了正式的心理咨询专家培养标准,并成为现在的教育训练委员会研究生院博士课程培养计划的认定标准。到1955年,美国心理学会开始正式颁发心理咨询专家执照。1961年,美国人事与辅导学会公布了心理咨询者的道德规范条例。1963年,美国颁布了社区心理健康中心法案(Community Mental Health Centers Act),使得各个社区有权力建立自己的社区心理健康中心。此外,心理咨询的职业化发展进程也在不断推进。
心理咨询工作除了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外,在欧洲大陆也得到了发展。我国的心理咨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得到重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并朝向职业化的道路前进。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1年8月颁发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从2001年8月执行,其中规定了培训、资格考核条件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