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20位员工在我生动的演讲后,都表示会投票反对成立工会。只有一个职员对我说:“我祖父是工运人士,我父亲和我也都是,我会投票赞成工运。”
那就是说我将以19:1赢得这场选举。当时我年方26岁,乳臭未干,第一次尝试处理工运,就很轻松地证明我天生是处理劳工关系的长才。
太容易了,我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企业家!我简直迫不及待要把这项胜利告诉我的律师。但他听了之后井没有赞誉有加,我把他的反应解释为嫉妒我的才能。他说:“等选举结果出来再说。”
翌日,工会选举开始,选举结果是19:1——――他们居然绝大多数赞成工运。我输了――19:1——我完全投降。
我过去所学的是我必须在事情尚未尘埃落定之前,做一些修正与调整,使我的事业目标能完全无虞。父亲也常教我不要担心泼掉多少桶牛奶,只要别把牛弄丢了,也就是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个工运故事的结局是我抬高了产品价格,以负担工会加薪的要求。
从买下公司之后的头几年开始,我摇摇摆摆地开始了自己的事业。至今,麦凯信封公司已拥有350个员工,营业额约3500万美元,在明尼苏达与爱荷华两地都设有工厂。
这只是一个在美国发生的微不足道的成功故事。我将告诉你,我是如何做到的,而且你也能做到。要注意的是,麦凯信封公司不是由于机会好,或找到一个很好的市场利基而成功的。
信封业比水泥业还不景气。我们的产品常遭受外来替代品的攻击,如电话与电脑等更方便的沟通工具。为了增加盈余,成功的信封公司只有拟定一条符合逻辑的策略――掠夺别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这意味着要加强销售人员的训练,走薄利多销的路线。信封业虽然没落了,仍可像农业一样,使政客有足够的兴趣说服大众――农业是美国式生活的支柱。
第35课 坏消息比好消息更该听到
我对自己有个金科玉律。恰如《追求卓越》一书所说,我每天在工厂内实施走动式管理。不用别人告诉我一句话,我就能学到一些新的事物、感受到工厂里的感觉、触觉及脉动。一句话也不用说吗?绝对不用。有如夫妻之间,不需要敲锣打鼓也能互通心意一样。
一个“能干的”经理人可借由在工厂内四处走动,而比任何人更早知道好消息。
然而一个“杰出的”经理会最先得到坏消息。没有人愿意承受坏消息,惹祸者也总是企图遮掩。如果你是领导阶层人士,你必须鼓励坏消息的流动,因为不这样做的话,情形还会更糟。
如果你认为只有由下往上沟通才是一种正式、有系统的沟通方式,就大错特错了。不要期待你下达命令的系统会告诉你坏消息。如果出了问题,在你知道之前,你的属下总会想办法先解决掉。他会把事情合理化,以消弭自己的责任。
你需要开辟第二条沟通渠道。你不但要鼓励你自己的员工,也要鼓励你的顾客非正式地告诉你坏消息。
世界最大、最成功的零售公司是黛顿·胡生公司。没有比零售业更难经营的了。看看那些已没落的美国零售巨人,如葛兰特及金伯零售店,或者已经有营运困难的,如飞旗、代林、肯尼迪等等。
当零售业没落时,黛顿兄弟如何想办法生存并成功的?多年来,你若要找黛顿,不要到办公室找他,而要到他的店里去找。如果他要回到他11楼的办公室时,他从不搭乘电梯,总是沿着电扶梯上楼,看看每一层楼店面的情况。该公司最高决策者之一麦克说,黛顿的每一个主要决策者每天都搭乘电扶梯上上下下11楼。他们不只是在店里“逛”,而是在“关心”他们的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