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女COCO妈妈”立即接话:比如去敬老院当义工,到图书馆当义工整理图书。11~15岁的娃娃应该要学会承担一些责任,让他们懂得如何面对社会。“外国这么大的娃娃都可以打零工,自己挣零花钱。只要有机会、有条件我会让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
社区里“拼拼族”
记者了解到,现在“拼友”过暑假的方式正在省外流行开来。许多社区提供了宽敞的活动室,把邻近的小朋友临时组合起来,一起做作业一起游戏,等父母下班了再把他们接回家。
例如在江苏泰州的沁莲社区,孩子们集中在活动室一起看书玩游戏。该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孩子们上午做作业,下午一起到外面玩游戏,过得很开心,家长们也很放心。
常去书店看书
“孩子没有定性,在家一会儿看电视,一会儿吃东西,如果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学习成绩怎么能上去。”徐先生的儿子很顽皮,学校老师经常反映其学习耐心不够,在家被长辈说成有“多动症”。他本来是想要孩子暑假里在家自己看书,可发现,儿子总是坐不住,没几分钟就要摸摸这个,玩玩那个。
为了让儿子培养学习耐心,徐先生经常带儿子去书店看书。因为书店环境比较安静,大家都在认真学习,安静的氛围让儿子的心也收了不少。现在,儿子可以坐在那里连续看2个小时的书。
跟爸妈去上班
刘女士的女儿马上要读五年级了,一放假,整天看电视,老人也管不了。为了防止女儿过度看电视,刘女士每天带着女儿上班。她告诉记者:“我是主张让孩子快乐成长的,假期里不会给她安排各种学习班。我在保险公司上班,时间比较自由,客户一般也不会介意我带着孩子去谈业务。她跟着我跑东跑西倒也开心,还能长长见识,总比在家里沉迷于连续剧要好。”
宅也是一种病
孩子身心发展会受伤
昆明格律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刘子钰表示,足不出户的“宅”生活会对孩子的身心有不好的影响。第一,正在发育中的孩子,身心都没有发育健全,孩子们需要多运动,例如游泳、爬山,长期在家不运动会影响身体成长,导致孩子体型发胖;第二,孩子在家要么上网,要么看电视,时间一长必然对视力造成较大伤害,“现在戴眼镜孩子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就是证明”;第三,长期宅在家里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而且会导致孩子的性格发生变化,变得孤僻、不愿与人交流。
普瑞眼科医院医生也告诉记者,每到开学时前来检查视力的小学生特别多,大多都是假期长时间看电视、上网的结果。
报夏令营或陪孩子玩
为了不让孩子再这样宅下去,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兴趣,给孩子报一些兴趣班或者夏令营,学到什么倒是次要的,主要是和伙伴们在一起玩耍交流,不会变得孤僻和冷漠。兰州某小学张老师建议家长们让孩子接触更多人,多和伙伴们交流,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家长也要尽量抽出时间带孩子去旅游,利用旅途见闻开拓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知识,真正使孩子的暑假生活丰富多彩,健康而有意义。同时家长还应该尽可能多地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用语言、行动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人的爱护,不至于使他们从电视、网络上寻求心灵的慰藉。
宅童可为父母做十件事
刘子珏建议喜欢宅在家里的孩子可以定下一个目标:为父母做十件事,例如为父母做一餐饭,为爸爸洗袜子,为妈妈梳头,到市场买一次菜,都是不错的选择。“现在孩子的生活能力比较弱,定这样的目标能提升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