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考试提醒:
主页 > 社会心理 > 儿童心理 > 文章内容

育儿之道:让孩子学会承担风险

http://www.psy8.cn2012-08-13 15:34纽约时报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更多

你明白,孩子得犯很多次错误之后才能做对。

袖手旁观并允许孩子犯错是为人父母者最难做到的事情之一。孩子还小的时候会容易一些,眼看着踉踉跄跄的幼童摔跤远远不同于允许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去商场见朋友。潜在错误导致的风险更高,而父母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将孩子面临的风险最小化。

那我们应该容忍那些风险呢?如果你家附近游荡着一名歹徒,你就不该允许你的女儿去商场。但在正常情况下,一个11岁的小姑娘完全能在朋友的陪伴下好好地待上几个钟头。她可能会落下包,可能会多付钱,也可能会忘了自己该在中午时分给家里打个电话。对我们的孩子而言,对世界的掌握是一幅不断扩大的地理版图:在学步的幼童看来,它是家里的后院,在青春期前的孩子看来,它是家所在的街区,而对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它就是外面的广阔世界。但是, 孩子们正是在日常的小危险中学会了成长,比如玩稍高一些的滑梯、绕着街区骑自行车、邀请新同学等。正是这个让人稍感不适的灰色地带孕育出了韧性。

那么,既然孩子都有能力接受错误甚至是失败,我们又为什么要恼火呢?有太多的家长告诉我,“我不忍心看到孩子不开心。”如果你不忍心看到孩子不开心,那你就错了。从婴儿时期就有的那些小挑战(第一声没有让你飞奔起来的抽噎)都提供了“成功的失败”的机会。所谓“成功的失败”,是指你的孩子能接受并获得成长的失败。太快地冲过去保护他们,你不光是剥夺了他们迎接挑战的机会,也剥夺了他们的一些技能。在将来的生活中,他们需要用这些技能去解决那些无法避免的、艰难的、充满挑战的、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问题。

尽管过早或不必要地为孩子做事会降低他们的积极性并增加他们的依赖性,但没有能力维持家长的界限才是最影响孩子发展的。如果我们为孩子做事是基于我们自己而非他们的需要,就会迫使孩子避开童年时期最关键的一项任务:培养强大的自我意识。

家长参与的好坏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比如,当幼小的孩子不想坐在那儿做数学家庭作业时,出色的家长会坚持让孩子服从安排,这倒不是因为他们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完美的学生,而是因为孩子需要学习基本的数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观念。反观另外一些家长,他们会花好几周时间来“帮”子女填大学申请表。他们怀有明确的期望,如果他们和孩子都足够努力的话,孩子就必然会进入“应该上的”大学。(尽管我的大多数家长患者都是大学毕业,但每当他们说起“我们打算申请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时,都表明他们在过度养育子女。)

上述两种情况中,家长都实施了控制。在第一个案例中,这种控制是行为上的(坐下、做数学题),而在第二个案例中,这种控制是心理上的(“我们打算申请。”)对孩子正在发展的认知而言,心理控制带来的危害足足可以写成一本教科书。如果进取心、努力方向、积极性和奖励都来自外部,孩子就永远没有机会修炼自己的内在。因为你朋友的孩子都去了某所特定的幼儿园,你就为自己3岁大的宝宝请来家庭教师,帮焦虑的孩子准备入园面试。孩子已经筋疲力尽,可你还要迫使她再学一门高阶课程,因为这能确保她以班级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发言。这些都不是养育,而是有害的过度养育,目的是满足家长对地位或是赞赏的需要,而非孩子的需要。

那么,家长如何找到放弃过度养育这种不当教育方式的勇气呢?要逆流而游,要抵御同龄人的压力,很难。然而,我们必须牢记,只有在一个可靠、可用、始终如一且没有干扰的环境里,孩子才能获得最好的发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更多...栏目热点
更多...栏目推荐
总对孩子说“不”,压制创造力
总对孩子说“不”
为什么许多中国孩子缺乏创造力和自主意识,不能快乐、乐观地生活?其实,许多答案…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推荐文章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全过程-实用自我治疗技能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
你梦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吗?学习了心理咨询认证课程但面对求助者仍然无从下手?你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