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没有考虑孩子会如何感受的情况下,家长们就把他们的设备递给了孩子,要么是为了安抚,要么是为了逗乐。据调查,到2010年,有三分之二4到7岁的孩子都用过iPhone。
双向交流必不可少
幼儿到底如何感受电子媒体,这种感受对他们的成长会有什么影响?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人员就开始花越来越多的时间与电视节目制作人探讨节目的内容。对两岁半以上孩子的研究发现,在观看了两年Blue'sClue(一档幼儿教育游戏栏目)后,孩子的灵活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而对低龄幼儿来说,情况似乎有所不同。两岁半以下的幼儿会出现研究人员所说的“视频致呆”现象。也就是说,他们接收和处理真人发出的信息比理解屏幕上的人发出的信息要更加容易。
一种自然的结论是,幼童的认知能力还不足以应对符号表征。但是,还有另一种方式来解释这一特定的成长阶段。幼童很善于筛检出研究人员所说的“社会相关信息”。他们会接收能帮助他们连贯叙述周遭世界的人或情景的信息。在现实世界中,青草有香味,爆米花会滚动,大人会对你笑,当你问问题时,他们会回答。而电视上的东西是做不到这些的。电视是静态的,缺少幼童所需要的最重要的东西,也就是“双向的信息交流”。
而应用程序“会说话的小河马”就能够用连续的互动迷住幼童,这对幼童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源。这就是儿童媒体研究人员对iPad的潜力感到如此兴奋的原因。
如何利用更为关键
乔治敦大学儿童媒体中心主任桑德拉·卡尔弗特对数字技术持一种比较中立的观点:她的办公室里有很多精装书,她有时会用纸笔来写草稿。但她对iPad如何能在孩子大到能够接触传统媒体之前就占领他们很感兴趣。
“人们说我们是在拿孩子做试验,”她对我说:“但在我看来,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也无法改变。孩子接触媒体的年纪越来越小,我们需要做的是利用技术所能带来的好处。我不是个盲目乐观的人,我很现实。我看到孩子们正在做什么,并尝试去充分利用它们。”
每种新媒体在问世不久之后都会被批评为对年轻人的威胁。庸俗小说有损他们的道德,电视会损害他们的视力,电子游戏会让他们变得暴力。每种东西都被说成是诱使孩子浪费时间,使他们没时间了解总统事迹、与朋友玩耍或者光脚踩沙子。在我们这一代,担忧主要集中在孩子们的智力上,说孩子总是看电视的话,不用的神经元就会萎缩。人们为电视和多动症焦虑,尽管这种焦虑大部分只是基于一项广受批评的调查,与我们对这种疾病的了解根本不相符。
在《屏幕时间》一书中,记者莉萨·格恩齐列出了一个对于思考媒体消费颇为有用的框架:内容、背景和你的孩子。她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内容合适吗?屏幕时间是否“只占你的孩子与你和现实世界交流的一小部分”?她建议要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情况来酌情回答。其中,格恩齐提出的最有意思的一点是,家长对媒体态度的重要性。如果他们把屏幕时间当成垃圾食品,或者“在做头发时看的一本杂志”,即仅仅作为打发时间的无聊方式,那么孩子就会完全接纳这种态度,而这种神经质也会被传给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