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黑猩猩的智力仍然是很简单的,正如雅克.沃克莱尔所说:“尽管经过反复的训练,人类仍没有教会一个黑猩猩打结”(注①)虽然黑猩猩等动物的神经系统尽管已完成思维系统和储存记忆系统的相对独立,但至今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黑猩猩等最聪明的动物的智力水平能超出直观反应的范围。它们还不能概念性地掌握获得的信息,也不能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综合。如学会了几十个手语单词的黑猩猩,它尽管懂得每个单词所代表的含义,并能进行简单的组合,但它所能表述的句子极短,一般超不过五个单词,也不能将这些手语单词组合成新的句子以表达整体性的新的意义。这说明在黑猩猩等动物那里,思维系统只是相对于储存记忆系统而言是独立的,这是单向度的独立。它们的思维系统还不能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的信息进行加工,也就是进行综合和分析。形象一点说:当外来信息传到黑猩猩的大脑中时,它的思维系统将用“波”的形式将该信息发向储存记忆系统,当需要这个“波”时,思维系统会根据外来信息向储存记忆系统发出相应的“波”,根据这个“波”,储存记忆系统会发出原有的“波”,如果这个“波”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储存记忆系统还将不断地发出相关的“波”,直到问题的解决或改变注意。这就是黑猩猩的思考过程。这个过程很像我们人类的联想,但人类的联想是以思维系统为主导的,因而可称为“想”,而黑猩猩是以记忆系统为主导的因而我们称为“思”。在这个过程中思维系统尚不能对信息进行加工,没有对信息进行概念化的能力,没有像人类那样的能进行“想象”的思维活动,因此它们只能“再思”不能“反思”。
几十年来,众多学者对八十年代黑猩猩的实验所体现出的一个问题迷惑不解,今天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说清楚原因了:
“让人类伙伴给黑猩猩传递信息,友好的伙伴总是指点放食物的容器,而敌对的伙伴总是指点错误的容器。在这次实验中,黑猩猩(四只中的3只)居然能分辨出正确信息和欺骗信息。在接到欺骗信息后,它们的反应是朝着指示的容器走过去,却并不打开它,然后再朝着放食物的容器走去,翻过来拿到奖励的食物。”(注⑵)
这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黑猩猩为什么一定要先走到那个没有食物的容器前,然后才走向有食物的容器?有人做出了这样的解释:
“对敌对伙伴的反应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它对知情黑猩猩发给自己的假信息为什么不试图反对(朝第二个容器走去),这难道不令人奇怪吗?然而在传递假信息的情况下,这只黑猩猩的确就是这么做的。这种奇怪的无反应的举动可能说明它:⑴根本没明白知情者了解真相与自己行为之间的联系;⑵或认为知情者完全是傻瓜[C.A.里斯托(Ristau),1986]。”(注⑶)这种解释是不能使人信服的,因为黑猩猩在接到它认为信得过的人或黑猩猩的指点时它会毫不犹豫地打开那个容器的盖子;只有在接到它认为一定是错误的信息时它才会先走向错误的容器,然后才走向正确的容器。如果它不明白自己与了解真相者之间在行动上的联系或者认为知情者是傻瓜它都会打开那第一个容器的盖。而且,这不是一只黑猩猩的偶尔的行为,也不是一次实验所表现在来看要解释这种现象已很容易,黑猩猩的大脑只能“再思”而不能“反思”。实际上在黑猩猩没有走到第一个容器前它根本就还不知道食物在第二个容器里。它们大脑这种“再思”的工作方式决定了它们对事得一层一层来处理。人类小孩两岁多就能在这种实验中直接走向正确的容器,这是人类能够“反思”的作用,能一下子明白是怎么回事,并采取直接的行动。但黑猩猩不行,它们得一样一样来反应。这是人同黑猩猩智力上的根本区别。如果从我们“波”的理论来讲,就是我们的思维系统能综合复杂的信息形成新的“波”,而黑猩猩不行,它们没有这种综合能力,不能形成新的、更复杂的“波”。人类大脑由于有这种能形成新的“波”的能力,因而能知道2+2=4。而黑猩猩的大脑不能形成新的、更复杂的“波”,因而对它来说2+2就只能等于2或者是两个2,不会有4出现。皮亚杰的“同化”说用到人的大脑上是正确的,人们总是将新旧知识整合或者说“同化”在一起形成新的认识,有时这就表现为“顿悟”。但这不能用到动物身上,任何动物都没有这种能力。人类的小孩二岁时对于敲核桃这样的事几分钟就能学会,而对于也会敲核桃的黑猩猩来说,大家知道它们学习的时间是十年。如此之长的学习时间可见黑猩猩的学习与我们的学习有本质的不一样,我们可以说是以“同化”为基础的整合,而黑猩猩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凑合”,充其量是一种以记忆为基础的联想组合。从思维深度来说,黑猩猩的智力可以概括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但不能用工具制造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