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考试提醒:
主页 > 心理成长 > 存在主义 > 文章内容

生命与死亡的交互关联

http://www.psy8.cn2012-02-03 10:15中国心理培训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更多

中国心理培训导读:在我们的社会,尤其从医学上来说,死跟活是分得很清楚的,有死,有活,再有死,然后再有活,它们不是一起存在的。但从存在主义角度来说,死亡跟生命是结合在一起的。

我在去年存在主义心理学大会上讲的题目就是死亡,那时候我就想,关于这个话题会有多少人来听呢,我想不会有很多。死亡这个话题不是一个让人开心的话题,而是比较悲伤的话题。后来我还想,我现在在香港工作,香港的节奏特别快,在香港讲这个课更不会有很多人来听,因为他们更忙,他们更不想反思这些东西。不过,我错了。上周,我跟Louis在一个大学讲这个话题,差不多有一百人来听,在香港的话一百人可能不是很多,不过在我们这个大学,一百人应该算是很不少了。

我去年也讲过,这个题目不单是关于死亡,我们讲的也是关于生命和意义。有一个道理我希望你们没有忘记,死亡和生命是有内在的联结(interdependence)的,不要忘记这一点。在我们的社会,尤其从医学上来说,死跟活是分得很清楚的,有死,有活,再有死,然后再有活,它们不是一起存在的。但从存在主义角度来说,死亡跟生命是结合在一起的。

在医学上,有一件事情我不知道在中国是不是一样,就是关于一个病人最后的医疗处理,你们知不知道是什么?一个医生关心病人,他最后要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就是对死亡的确定。在美国,什么是活,什么是死,是一个很专业的事。在国外,这只能由医生来判断,医生说这个人死了才行。生和死分得很清楚,什么样是死了,什么样是活的。不过我们的看法是不同的,我们的看法是,生命和死亡是结合在一起的。

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我在香港参加过一个会议,他们专门请了一些医生、哲学家、心理学家,一起来讨论死亡。有一个从澳洲来的医生,是研究死亡的专家,什么时候表明一个人真正“过了”,那个时间是很精确的。在医学上,这分得很清楚,有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他们为什么要分得那么清楚呢?因为有一些人病了,或头脑伤了以后就醒不过来了。如果他们是内脏器官捐赠者的话,必须要抓准取出内脏的时间。如果时间抓不准的话,内脏就没有用了。不过如果你要取内脏,首先要确定那个人已经死亡了。作出确定需要两分钟的时间,为什么是两分钟呢,因为有一些时候(差不多百分之零点几的比率),有些人在死后的两分钟内会自然恢复过来。不过这个两分钟是澳洲的规定,在其他国家,他们选的时间不同。所以在澳洲,一个人“过了”两分钟后,才能把他要捐献的内脏器官取出来。在他们那里,死亡和生命分得很清楚,必须分得很清楚。换句话讲,我觉得不仅是医学上,我们社会里面也把死亡跟生命分得很清楚,活的或是死的,这两个部分不能联结起来。

存在心理学的讲法与此相反,就是“生命和死亡是内在联结的”,这个主题,在很久以前,一些哲学家都讨论过。意思就是,生命和死亡是一起存在的,虽然我们现在活着,我们现在也正在死亡。有一位香港的医生说,一个婴儿刚出生,他已经开始死了,因为他身体里的细胞已经开始死了。就像我们现在在一起活着,不过死亡也是我们的背景,只是我们不大愿意了解这个情况。学习如何活得好,就是要学习如何死得好,反之亦然,学习如何死得好,就是学习如何活得好。这意思就是,你在活着的时候,要意识到你会死;如果你死的时候还没有觉察到这一点,你可能没有真正地活过。你对死亡的惧怕程度与你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在比例上是正好相反的;也就是说,你越惧怕死亡,你越是很难把生活过得满意。这个就是Louis讲的关于他的老师的那个情况。最开始,Louis不大相信他老师真的不惧怕死亡,后来他明白,他的老师之所以没有死亡焦虑,是因为他的生命已经活得很丰富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更多...栏目热点
更多...栏目推荐
积极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继承
积极心理学与人本
20世纪末以来兴起的积极心理学,是一股重要的心理学力量,体现了当代心理学的最新进展…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推荐文章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全过程-实用自我治疗技能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
你梦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吗?学习了心理咨询认证课程但面对求助者仍然无从下手?你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