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考试提醒:
主页 > 心理成长 > 存在主义 > 文章内容

生命与死亡的交互关联

http://www.psy8.cn2012-02-03 10:15中国心理培训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更多

有这样一个谚语:“在夜晚最黑暗的时候你才能更清晰地看到天空的星星。”一天中最黑暗的是什么时候,几点钟?是凌晨四点。这叫黎明前的黑暗。所以,你要等到天亮的话,就必须经过最黑的时候,不过那个时候也是星星看得最清楚的时候。这句话也是指,哲学其实就是为死亡做准备。在大学里,哲学老师会问一些这方面的问题,而心理学老师可能很少考虑这些问题。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正做好准备,并且不愿意接受死亡,他就不能体会活着的真正滋味。只有当面对死亡的时候,一个人才开始真正地觉察到自我。这是欧文•亚隆的一句话:“直面死亡并不导致那种会剥夺所有生活目的的绝望,相反,它可能成为一个让人过更充实生活的省悟体验。尽管生命的肉体性质会摧毁我们,但对死亡的意识却拯救我们。”对死亡的省悟,会充实我们的生活,使我们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滋味。我们在生活中会提出非常多的问题,但是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与我们怎么面对死亡的这种观念联系在一起的。你对死亡有什么看法,会决定着你是怎么回应生活中出现的困难。所以我们问了一些很深的问题:什么是意义?什么是存在?我们该怎么做?我们要找到答案的话,我们会从死亡里找到。这里有一段话:我们拒绝向生活借贷,是为了避免它在死亡里向我们追讨。上帝说我可以给你钱,你想不想要?我们说好吧。不过,如果我们不想还钱,我们就不要借这个钱,因为借了是要还的。关于这一点我可以举几个例子:

我最近读了两本关于战争的书,因为我喜欢打仗的故事。这两本书分别讲了二战和阿富汗战争中的故事。虽然时代不同,但是战争都会有很多死亡,也会有很多关于死亡的态度。有一个故事我印象深刻,故事里的那个人很老了,已经七、八十岁了,经历过二战。那个在阿富汗打仗的人才十八、九岁。那个七、八十岁的人说,我最好的朋友是六十多年以前的战友。我们一起打仗、一起面对死亡。他们的关系是最深的,因为他们一起面对死亡,互相救过对方的命。但这位十九岁的人现在还不了解这个情况,不过真的发生的话,他可能也会这样讲。但是也会有另外的情况,比如我们大家在一起经过了两年的训练,然后出去打仗,肯定有一些人会受伤,有一些人会死亡。然后会有新的军人加入进来,我们会怎么面对这些新的军人?我们会欢迎他们加入吗?我们会躲着他们,不让他们跟我们在一起?大多的情况是,老兵不想跟新兵建立关系,不想知道他们的名字,不想让他们进来。为什么呢?回答是:通常的情况下,新兵更容易死掉,因为他们没有经验。而老兵不想跟他们有情感联结,是怕为他们死亡而感到哀伤。他们面对过死亡,不想再面对,不想再有丧失。他们不要负债,所以一开始他们就不去建立关系。也就是在说,怎样才能最好地保护自己不受创伤的打击呢?就是不投入到关系里去,你跟我没有关系,我就不会感到丧失。这是一种面对死亡的方法,Louis说这是一种否认,不过我觉得在打仗的时候,这可能是一种健康的应对方式。

这是一篇墓志铭:请记住,我的朋友。当你从我坟墓前走过的时候,你要知道现在的你就是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就是将来的你。准备好跟我走。

我看到这篇墓志铭觉得很好笑,不过朝深处去想又觉得很恐怖,让我们感到很恐怖的东西,我们只能用笑的办法去面对。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把哀伤和幽默联合起来的电影,对我的影响最深。约翰•德莱登(John Dryden)是几百年前的一位英国诗人,他是一位牧师,在星期天讲道的时候,他穿一件葬礼上的丧服。有中世纪的教士,睡觉的时候在旁边放一个骷髅。想想都很恐怖,谁愿和骷髅一起睡觉。不过,如果你想得到智慧,就要去面对死亡。我知道在中国的文化里,“四”不是一个好的数字,大家都想避开它。我是比较传统的,遇到“四”,也会感到有些不舒服,也很想逃避。所以我想要跟前面说的那些人学习面对,不要逃避。比如说,吃东西的时候,我说“来四个”,以此训练自己。我不知道这个对我有多少帮助,不过这样做得多了,我就没有那么害怕了。我想,讲存在主义心理学,至少我自己不应该一直逃避这个“四”,所以我会做一些准备和训练。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更多...栏目热点
更多...栏目推荐
积极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继承
积极心理学与人本
20世纪末以来兴起的积极心理学,是一股重要的心理学力量,体现了当代心理学的最新进展…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推荐文章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全过程-实用自我治疗技能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
你梦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吗?学习了心理咨询认证课程但面对求助者仍然无从下手?你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