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20分)
答:(1)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心理异常、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
(2)诊断依据如下:
①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世界是统一的,求助者的知情意是一致的,求助者的个性是相对稳定的。求助者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排除精神病的可能。
②求助者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内容已经泛化,精神痛苦无法自行摆脱,社会功能受损较严重,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评分标准,该求助者在严重程度、精神痛苦程度以及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的得分应为7分。求助者的心理冲突与现实的处境无关,没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因此,属于心理冲突的变形。因此,求助者属于神经症。
③求助者主要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自我评价低、失眠早醒、昼重夜轻。符合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
④求助者的SAS结果显示:求助者有中度焦虑,SDS结果显示:求助者有重度的抑郁。SCL - 90结果显示: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抑郁,同时伴有焦虑、恐怖、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等症状。心理测验结果支持求助者属于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
3.对该求助者需做哪些鉴别诊断?(15分)
答:对该求助者需做的鉴别诊断包括:与精神病相鉴别、与双相情感障碍相鉴别、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1)与精神病相鉴别: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有良好的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障碍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双相情感障碍相鉴别:双相情感障碍即躁郁症,其特点是躁狂状态与抑郁状态交替出现。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期间,其症状与抑郁性神经症相同。本案例求助者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没有明显的躁狂发作,因此,可以排除双相情感障碍。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焦虑性神经症的焦虑为原发症状,本案例中,求助者虽出现了一定的焦虑症状,但是焦虑是抑郁的继发症状,其主导症状为抑郁。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本案例中,求助者表现出的失眠早醒、昼重夜轻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
4.本案例还需了解求助者的哪些情况?(10分)
答:本案例还需了解的求助者的情况如下:
(1)该求助者的恋爱情况;
(2)该求助者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3)该求助者的早年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
(4)该求助者对未来的希望;
(5)该求助者性欲的发展及性生活的相关情况;
(6)该求助者的生活状况;
(7)该求助者的社会交往情况;
(8)该求助者的娱乐活动;
(9)该求助者个人内心世界的重要特点;
(10)该求助者目前的身体状况;
(11)该求助者有无重大疾病史;
(12)该求助者有无家族病史。
5.在咨询过程,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因素有哪些?(10分)
答:在咨询过程中,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过分随意地交谈
咨询时的倾向性很可能给求助者形成暗示,造成求助者的自我评价和环境判断的失真,这对所获资料的可靠性有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