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生活状况、婚姻家庭、工作记录、社会交往、娱乐活动、自我描述、内心世界。
?上述提纲内容之外,求助者谈及的或调查了解到的其他资料另外列出,以供诊断时参考。
2.个人成长史:按社会心理学分期,给出婴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生活情况,婚恋史、疾病史,既往重大事件及现在评价。根据求助者的具体情况,一直写到求助时。必须明确家庭教养方式,性萌动体验及处理方式,退缩、回避、攻击行为。
3.目前状态
1.精神状态;按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模式、人格特征方面依次填写。
2.身体状态;睡眠、饮食、头痛、性功能失调等,躯体疾病、异常感觉。
3.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
(1)工作学习效率:活动效率下降,因病无法工作、学习而考勤不全。
(2)社会交往状况:社交能力受损,接触不良,同事、同学关系不和。(接触不良是人际关系不好)
4.心理测量;
(1)求助者是否做过心理测量。
(2)心理测量目的及测量结果。
九、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可能因素
1、过分随意的交谈、咨询师的倾向性很可能给患者形成暗示,造成求助者的自我评价和环境判断的失真,这对所获资料有重大影响;
2、同一个咨询机构中,收集资料者如果也是后来的决策者,那么,咨询师的早期印象可能影响最终诊断和咨询决策。
3、资料的收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求助者经常会出现阻抗或言不由衷的情况。
4、对初期印象和后来新资料之间的矛盾,假若处理不当,会影响诊断与咨询。
十、正确理解初步印象步骤;初步印象即初步诊断涉及三方面内容:
1.心理问题的归类诊断形成大致判断。
2.行为问题的归类诊断形成大致判断。
3.行为问题的严重程度形成大致判断。
形成初步印象的正确操作按三步进行:
1.对目前一般心理健康水平予以评估。
2.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评估。
3.对某些含混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
十一、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程序
1、分析求助者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刺激
2、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否属于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是否有求治的愿望
3、分析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各方面是否受到影响
4、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5、综合以上分析、排查、与神经衰弱、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鉴别
十二、怎样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08、5)
咨询关系是指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任何心理咨询学派的理论与方法,都必须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平台,所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
咨询关系的建立受到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双重影响。就求助者而言,其咨询动机、合作态度、期望程度、自我觉察水平、行为方式以及对咨询师的反应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咨询关系。就咨询师而言,其咨询态度对咨询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⑴对求助者表达尊重。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意味着一视同仁,意味着以礼待人,意味着信任对方,意味着保护隐私,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
⑵营造热情、温暖的氛围。初次来访时适当询问,表达关注,注意倾听求助者的叙述,咨询时耐心,认真,不厌其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