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成为“剩女”
随着高校“禁婚令”的解禁,已经有大学生在毕业前就早早地步入了婚姻殿堂。这也给不少孤家寡人带来了压力。舒柳敏指出,随着通讯越来越发达,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流却越来越少,彼此的信任度也大大降低。年轻人喜欢在网络上与人交往,而害怕在现实中见面,让原本美好的“泡泡”破灭。一边是人际关系上的焦虑,一边却又无法进入婚姻关系。日复一日,许多人便心不甘情不愿地成了“剩女”。
当“剩女”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时,是时候应该对自己的朋友圈子做个反省。“许多这样的女孩子,往往社交圈子很窄,精神上过于依赖父母,在关系上难以进入分离状态,母亲常常是她们最要好的朋友。”舒柳敏指出,女性在处于人际亲密感中会比较容易感觉安全。而现在竞争激烈,职场环境缺少人情味,也使女性容易缺乏安全感。
家长干预儿女婚姻
在以上的案例中,我们也看到了家长的身影——名校女硕士由母亲陪着去婚介所,征婚的条件也由母亲把关。舒柳敏说,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这代人,经历过各种人生变故,“他们是焦虑的一代,他们总是希望为孩子的将来多做准备,但却在心理层面给了孩子‘你是无能的’心理暗示,使孩子感觉自己无法应付这些压力。”当那位手握高学历的名校硕士生提出非千万富翁不嫁的条件时,她也许走进了认知的误区——关于未来,她并未有真实的体验,她没意识到自己其实也很能干,不一定非要依靠一个这样的男人才能保障自己未来的幸福。
心理处方:
能干的丈夫不等于幸福婚姻
“这些女生应该要考虑清楚的是,自己要的是一段令自己快乐的恋爱关系,还是为了减轻自己面对压力而产生的焦虑。”舒柳敏建议,女大学生在面对婚姻时,要跳出理想主义的误区。有一个能干的丈夫未必等于有一个幸福的婚姻。婚姻不是纯理性的,不是做生意,找到一个能干的合伙人就可以收获理想的结果。
提前练习与父母“分离”
“人成长到一定阶段,必定要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分离的过程,然后与朋友或者爱人重建一个亲密关系。”这种关系的分离和重建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舒柳敏建议女大学生不妨在大学期间,有意识地为此提前做“练习”。
安全感是自己给的
舒柳敏指出,女大学生们应该学会以更合理的、良性的方式去处理自己的焦虑。“女性在婚姻中寻求保障和安全感,但真正的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随着社会的多元,婚姻早已不只是一段女人依赖男人的关系。婚姻中的双方有互动,有互补,在婚姻中共同成长。
中国心理培训寄语:“这些女生应该要考虑清楚的是,自己要的是一段令自己快乐的恋爱关系,还是为了减轻自己面对压力而产生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