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谁?
你也许会说,我是XXX,年龄多大多大,做着什么样的职业,有着什么样的爱好……
——你到底是谁?
你也许会说,我是妻子/丈夫;
是我孩子的母亲/父亲,是我父母的女儿/儿子。
——那你,到底是谁?
你是一个名字吗?你是这些身份吗? 你是这些社会关系吗?
你是这些事情、行为、喜好、思想、言语集合而成的人吗?
你,到底是谁?
心理方面的问题看起来错综复杂,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也很简单,
无非就是想找到“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
不过这个问题还是太过难以回答了——
你可有想过,在这些社会身份、关系、角色、定义下的自己,
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真实的你,是个什么模样?
我们可能太过胆怯了,我们可能太过迷茫了,
我们只能用这些东西来伪装我们自己,把我们层层武装起来,
使我们免于伤害。
而在这层层装甲下的自己,又如何真正去与他人交流?
与他人进行联结?
你想看到真实的自己吗?
你想体会自己真实的灵魂,在真实的世界上,和另一个灵魂自由地相遇吗?
有人说,
“我们需要一些真正的,人和人的相遇。“
“我们需要勇于面对‘真实’。……真实的爱与痛,真实的愉悦和痛苦,真实的渴望和厌恶。“
”真实地,和自己内心最深的部分相遇。“
你敢吗?
你可不可以、愿不愿意、给你自己这个时间,
让真实的你自己呈现?
让你自己认真而简单地、感受活着?
最难的是删繁为简,返璞归真,
我们是否可以仅仅作为“人”而相遇?
至于会发生什么?
就像海面下洋流、冰山、暗潮——
我们无法得知,
我们唯一确信的是,一定是会发生什么的,
要面对这未知,才更需要你的勇气。
你是海洋,是礁石。你亦是裹挟浪潮的、自由的风。
你和另一片海域相遇了——
好啦,来点接地气儿的!
两天一夜的“系统重建”集中性疗愈工作坊结束了,要问我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位同学的答案也许能代表很多人的心声——我觉得更接近自己,更接近真实了。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害怕或恐惧,反而我的心里温暖又踏实,满溢着理解和接纳带来的平静。
虽然我知道还有很多需要处理的部分,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就像潘多拉魔盒中最后的那个——怯生生的希望,但是她终于在了。
就像,虽然身处黎明,但阳光早已洒满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