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只是件小事,远比不上911或者塔利班事件,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舆论的力量!日本,则是把舆论力量发挥极致的国家!
舆论,可怕的政治斗争中的心理战术!
日本,可以说在舆论心理战术的控制利用上,一直处于佼佼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的日本媒体,并不是代表公众监督政府的“看门狗”,而是成为政府推行法西斯军国主义呐喊助威的“哈巴狗”。
日本的主人美国也是舆论战的好手。伊拉克战争开始前,美国国内外反对对伊动武的呼声很高。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提高民众对战争的支持率,美国迅速发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等主流新闻媒体,大肆渲染伊拉克同“基地”组织有联系,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对全球安全构成威胁等,使美国内对伊动武支持率由不足50%逐渐上升到70%以上,使支持对伊动武的盟国由5个增加到40多个。战争中,美方召开新闻发布会、允许500多名新闻记者跟随美军作战部队进行报道、加强对新闻舆论控制,结果使美国民众增强了迅速打赢战争的信心。
心理学与生活:舆论为何有如此力量?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F.奥尔波特在其所著的《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指出:“舆论一词常指全体或大多数人的共同信念或情操”;“舆论仅是个人意见的集合”;舆论乃是“社会上普遍的见解”。
一般地说,舆论具有下述特征:
1、舆论是社会上一般人所赞同,并从心理上产生共鸣的意见。
2、舆论必然是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讨论、辩论形成的,因而含有为人们所采纳、赞同和支持的合理性成分。
3、舆论是一种发生效力的意见。舆论与意见的区别在于能否对人的行为发生社会影响。某种意见能推动或阻碍社会上的某种行为,这种意见就是舆论。
4、舆论具有一定的影响目标。舆论所涉及的对象总是有关社会的安宁与幸福,总是针对社会上出现的某种与社会大多数成员息息相关的现象或事情,这些现象或事情通常有悖于社会的现行规范,不利于社会的安宁与幸福,从而引起种种议论和关注,直至形成舆论。
5、舆论一经形成,就成为一种世代相传的固定化的心理制约力量,即风俗。风任人唯贤 指社会全体成员在公共舆论指导下,比较一致的行为趋向。这种趋向由于历史的延续和经某些人的舆论倡导,因而被公认作为行为标准的结果。
6、舆论具有多元化的性质。舆论总是代表着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由于社会群体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阶级立场、观点、方法的不同,年龄层次的差异等,人们对于社会上发生的某种现象或事情会形成不同的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舆论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是相对的,并非绝对的。
形成舆论的整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首先,问题的发生。舆论总是起因于社会上所发生的特殊事件或超越社会规范的特殊行为,它们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使之成为一种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其次,引起社会议论。越是为人们所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就越是会出现众说纷纭的现象,议论的结果会出现种种情绪表现。
最后,意见的归纳与综合。在各种各样的议论中,凡是能符合和表达人们心愿的意见,会逐渐成为一种主流,为政策制订者或决策者所采纳,并加以宣传、扩散,使之家喻户晓,最终成为社会舆论。
在这样的舆论攻势下,你被迫吸收日本的受害者形象,怎能不对日本产生同情,对美国谴责?而一旦有了这样的心态,日本的目的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