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10月19日近6点,上海中山公园多媒体广场突然起火,起火真相不明。但是令人寻味的是,如此众多的围观人群,真正拿起手机报警的人却寥寥无几。这,又是为什么呢?
第一个报警的人,是谁?
尽管社会总是会有黑暗面,但也总是有见义勇为者的出现,给这个冷漠的世界增添温暖。那么,在出现事故时,第一个报警的人,是怎样的人?这些见义勇为者,究竟有着怎样的性格?
见义勇为者,站出来的你们,好样的!
见义勇为是指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与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
见义勇为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类是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的行为。
第二类是抢险救灾的行为。
见义勇为是要建立在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之上的,有人落水,你不会游泳而去救是不明智的,见义勇为,不是冷漠,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见义勇为的人要有一颗仁义之心,仗义执言。见义勇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体现。
英雄主义,造就你的光芒闪耀!
什么是英雄主义?按照《辞海》的解释,就是“主动为完成具有重大意义的任务而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和自我牺牲气概和行为”。
其实,英雄主义彰显的崇高价值,除了一般的具体社会意义外,在生命人格的塑造上更值得重视。
古罗马文论家朗吉弩斯在其名著《论崇高》中曾将这种人格培育喻为“伟大心灵的回响”,并认为,如果人一旦失去了这种对伟大心灵的感应、体悟,麻木、冷漠、委琐就会接踵而至,人生必然因此阴暗卑下,与“自由”无缘。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真正的英雄主义精神,永远都不只是一种过去式的历史陈迹,不只是少数英豪的个人行为,而是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涵养、人格提升息息相关。
只要我们还对自由、尊严、高贵的人生价值心存向往,英雄的心灵回响就不会断绝。
而面对这些灾害时,真正的英雄,请你们站出来!你的行动能挽救一条甚至很多人的生命!
沉默的大多数,你们为何不报警?
曾有一个心理学经典案例,与无人报警事件也有异举同工之妙。
1964年,纽约妇女Kitty Genovese被刺死事件:
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Kitty Genovese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吧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
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
责任分散效应:没有一个雨滴认为是自己造成的水灾。
责任分散是一种社会现象,指发生在超过某一临界规模的人群中,没有明确的责任分配的趋向。在人群中,通过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使事件发生,而在他们单独时绝不会允许发生。
其中,包括团体迷思和旁观者效应。
旁观者效应:旁观者效应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术语,在紧急情况下,个体在有人在场时,出手帮助的可能性降低,援助的几率与旁观者人数成反比。换句话说,旁观者数量越多,他们当中任何一人进行援助的可能性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