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11月3日,安溪17岁少男在家中挥刀自宫,阴茎几乎全部离断。在就诊时,他向医生讲述,因为他阴茎经常勃起,所以才用刀子去割的。经过手术,少年已脱离生命危险,他的阴茎保住了,随着时间推移,性器官和性功能有望恢复完好。
少年的妈妈说,孩子只读到初二,因成绩不好不愿再读,就辍学回家了。随后他到外地学了一段时间的计算机,没过多久又再次回家,已在家呆了近一年。“他平常很乖,让他煮饭做菜也都没问题”,只是不愿与人交往,性格比较内向,在家基本上不说话,家里没有电脑,孩子也无事可做。而对于孩子突然自残,在家如何自残,妈妈说她也不知道。
专家分析:生理正常,心理异常
专科医生:青春期阴茎经常勃起是正常发育
处于青春期的少男,由于随着男性激素分泌的增加,“性”开始觉醒,就可因有关性内容的听觉、视觉、嗅觉、触觉、以及思维、想象等刺激,兴奋大脑皮层,并通过脊髓的胸腰段勃起中枢传出,作用于阴茎海绵体,使动脉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流入阴茎海绵体;静脉血管收缩,流出海绵体的血液减少。这样,血液便充分潴留在海绵体内丰富的血管和血窦中,使阴茎勃起。
心理医生:性无知或错误的性认识
黎明大学心理学教师、国家心理咨询师叶彦琪说,17岁少男采取如此极端的措施,应该是接受了错误的性认识。他可能认为阴茎老是勃起,频率比较高是一件不好的事,认为这是不道德的、不干净的。由于他没有和朋友、父母与医生沟通,想要规避这件事,只好采取自残的方式。
折射:教育的多重缺失
少年挥刀自宫,并非练功葵花宝典,而因阴茎经常无故勃起,感觉很羞耻、讨厌,为了摆脱很久的苦闷便自残处理,甚至不知自宫会死人。听起来有些可笑和不可思议,但背后折射的是国内教育的多重缺失。
性教育缺失。性教育在我国一直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学校如此、教师如此、家长如此,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怎么如此?少年挥刀自宫是个例,但有专家指出青春期少年有割断生殖器念头的确有不少,可知性认识缺乏、性观念缺失、性道德低下是社会普遍现象。
安全教育缺失。为了学生的安全,我国流行家长的“中国式接孩子”。但是,孩子自己却置安全与不顾,甚至出现挥刀自宫的荒唐事情,家长怎么能防范得过来?学校和老师对安全教育可谓天天讲、时时讲,教育学生如何防范“坏人”,但哪里想到孩子会“自残”呢?这对安全教育提出了一个严峻课题。
生命教育缺失。生命只有一次,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少年小军已经17岁,马上就将成年了,却把生命视作儿戏,居然不知道挥刀自宫会死人。生命最重要、最宝贵,而且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还属于父母和亲人。幸好小军保住了生命,要不将会给家长和家庭酿成多么巨大的悲痛。
沟通交流教育缺失。沟通消除误解,沟通解开心结。倘若小军把心结告诉家长、老师和医生,或者家长和老师与学生沟通顺畅、交流充分,想来这样的悲剧不应该发生。
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出现挥刀自宫的怪事,小军心里是否健康值得打个问号。即使阴茎经常勃起,也没有妨碍他人呀,自己心里有什么重大障碍,居然要挥刀自宫?
反思:作为父母,你知道孩子有没有性敏感症吗?
按照生物学发展规律,人一到青春期,随着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增多,开始出现性欲和对性问题的关心是十分自然的。相反由于先天或后天内分泌的紊乱等原因,可致性器官发育异常,或由于社会、家庭的教养不当,也可致性心理发展失调或变态,青春期的性敏感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