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心理学——何谓诚实
诚实,即忠诚老实,就是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说谎,不作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瞒别人。马登先生的书中说道,一个人拥有崇高、正直的人格本身就是最大的成功。生活的目的在于成就崇高的生命,而“牺牲家庭、名誉和健康,不惜一切代价去换取金钱的人,不论积累了多少财富,都是人生的失败者”。林语堂青年时读了马登先生的书之后,精神受到鼓舞,人生的许多观念也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烦闷、消极、颓废与悲观驱逐殆尽。
事件导读:40多年前,13岁小学生孔忠良在放学途中捡到一块白色石头并上交国家,没想到这是国宝文物“皇后之玺”。捡到皇后之玺而上交,是多么重大的事件,然而直到昨日上午,陕西省神州汉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举行“保护大遗址、弘扬汉文化”总结表彰大会,对孔忠良等10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第一次受到表彰的孔忠良激动地说:“没想到,45年了还有人记得我。”
当时年仅13岁的孔忠良上交的这块新疆和田玉石,专家们查阅许多古代文献,发现《汉官旧仪》上记载有:“皇后玉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纽。”而“皇后之玺”的发现地在吕后与刘邦合葬的封土之西约一公里的陵园之内,其形制、式样、印文内容及字数均与文献所载相符,经研究、鉴定,当为吕后之印玺无疑。面对如此珍贵的文物,孔忠良没有私吞,而是选择上交,其道德品质的高尚,令人钦佩不已。笔者不禁想到,诚实,是人的天性吗?为什么有些人诚实,有些人却丧失了这个品格?我们要做到诚实,真的很难吗?
道德心理学——诚实是需要时间的
一个简单的实验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鼓励诚实的途径。"人性本‘恶'?"这是由阿姆斯特丹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 Shaul Shalvi,在《心理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所提出的问题。Shalvi博士和他的两位同事——以色列Ben-Gurion大学的Ori Eldar 和 Yoella Bereby-Meyer,希望知道如果那些潜在的骗子有时间对他们的行为作出充分考虑,他们撒谎的冲动会否因此增强或减弱呢?换句话说,撒谎究竟是人的一种本能行为,还是经过仔细分析后所作出的选择呢?换句话说,撒谎究竟是人的一种本能行为,还是经过仔细分析后所作出的选择呢?
研究人员为他们的实验选择了一样合适的工具—骰子—罪恶活动的标志。他们想查明的是:人们是在摇骰后立即被询问其结果时容易撒谎呢,还是在他们获得一定的思考余地的时候呢?实验前,Shalvi博士,Eldar博士和Bereby-Meyer博士给作为实验对象的76位志愿者每人发了一个摇盅和一粒骰子。参加者被告知他们中的一部分被随机抽选出来的,会依据其掷出的骰子点数而得到相应数目的奖励,每点10谢克尔(约合2.5美元)。接着他们便按照指示摇盅,开盅查看结果,记住点数。然后他们被要求多摇两次,以让自己确信骰子中没有被灌铅。最后,让他们自己在电脑终端里输入第一次所掷出的点数。有一半参加者被要求在20秒内完成整个实验流程,但他们知道,依照统计学规律,如果所有人都能做到如实上报点数,那么这次实验的平均掷出点数应为3.5。这就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测量参加者诚实程度的依据。他们发现,那组被要求于20秒内输入结果的的参加者所上报的掷出点数平均值为4.6,而另外没有时间压力的参加者的为3.9. 显然这两组人都撒谎了,不过在那些有充分时间进行考虑的参加者中撒谎的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