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
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第一场会晤。习近平表示,“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自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以来,“中国梦”一词正式进入官方词汇并迅速走红。
心理解读: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片头:在一艘客轮上,大群人即将到达美国“寻梦”,一个人在雾气迷蒙中率先看到了自由女神像,激动地大声叫了出来:“America”!自由女神所代表的美国梦,是《独立宣言》里所指出的“人生而平等”,以及对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
中国人也有梦。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点说,是人民生活美满,精神富足,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梦”是愿景,是志向,是目标。一个国家的“梦”必须建立在“个体梦想”实现的基础之上。“梦”是人们奋斗的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动力。
目标不同,表现不同
长期目标VS短期目标
目标是多种多样的。根据目标实现的时间长短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有志者志常立,无志者常立志”,如果目标总是变化,等于没有目标。福雷斯(Michael Frese)研究发现,有长期目标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会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他们会主动寻求改变,而不是坐等问题“自己解决”。而只具有短期目标的人,通常只关注眼前事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并不会主动寻求改变。
学习型目标VS成绩目标
设置不同的目标,反映了个人追求与源动力的区别。心理学中的“目标设置理论”(goal setting theory)区分了两类不同的成就目标:学习型目标(learning goals)和成绩目标(performance goals)。两种成就目标的区别,造成了人们认知、情绪和行为上的区别。
在认知上,具有学习型目标的人,通常关注的是提高个人能力和技巧。他们通常会问自己,“什么方法能提高我的能力”。面对失败,他们通常会找出原因并把失败看成是提高能力的一种途径。而具成绩目标的人,通常关注的是成绩的高低与名次。他们通常会问,“我掌握的方法有用吗?合适吗?。面对失败,他们会认为自己掌握的方法没有用而不会加以改进。
在情绪上,因为学习型目标的人认为通过努力就可以完成任务达到成功,把失败当成改进的契机,在面对失败时就不会有很多的负面情绪。而具有成就目标的人,因为把失败看成是个人能力的反映,失败就会伤到他们的自尊而导致负面情绪。
在行为上,具有不同成就目标的人在任务选择上有明显差别。持学习型目标的人多会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把这种任务看成是对自己能力的检验和学习的机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能享受任务,具有较高的满意度。而持成绩目标的人通常会选择挑战性低的任务,因为他们害怕挑战性高的任务可能带来的失败以及一系列不良情绪,如焦虑,羞愧等,而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容易被外在因素干扰。
持有两种不同的成就目标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显然,学习型目标对掌握多种能力和技巧的帮助较大,也有利于个人发展,取得更大成就。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梦”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个人都树立属于自己的远大梦想和长期的“学习型目标”,并努力去实践,一点一滴,汇流成河,“中国梦”才有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