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主页 > 心理动态 > 心理新闻 > 文章内容

为什么网络上容易出现极端性的言论?

http://www.psy8.cn2014-07-09 15:38未知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更多

为什么网络上容易看到谩骂、猥亵、造谣生事等等负面言论或留言?为什么有些网站或部落格的留言审查功能有其必要性?

怎样可以轻易地让一个人变成容易作恶?一场集会游行会不会变成暴力抗争,可以事先预测吗?

2002年《纽约时报》周日版所附的杂志中,有篇叫作《怎么可能?》的文章,引起不小骚动。作者莉莎·贝尔金(Lisa Belkin)指出,人们总是以为自己发现了阴谋或灵异事件,然而这些事件或许算不上什么灵异或阴谋。

她引述史丹佛大学统计学家柏西?戴恩卡尼斯(Persi Dianconis)的话说,由于美国有两亿九千万人,所以每一天当中,机率只有百万分之一的事件会发生290次。大数法则已经存在许久。你我高中都学过。不过,一旦毕业后,很少人体认到此一基本数学概念在诠释事件时的重要性。

另一个我们能从大数法则,所得到的结论是,当样本越大时,临界数量的效应就会大于“比率”。以人口的1%为例,如果100人里,有一人有暴力倾向,那么其余99人能够控制那一个人。如果比率维持不变,在1000人的群体里,就有10个具有暴力倾向。990人应可控制住那9个人,但剩下那一个暴力份子就可能造成恐慌。把数字升高到100万人,99万人能控制住9千人,但其余的一千人将造成大混乱。

在几十亿人口的世界,不用说,你也能想象结果。当暴力份子的数量达到某个临界点时,他们就能互相增强威力,后果严重性远高于不变的人口比例所透露的。换句话说,尽管比例维持不变,行为偏差的临界人口开始产生加乘效果。

网络的普及,进一步强化个人的连系力量,因此放大了破坏的潜力。

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任教的玛莎史·图特博士写了一本书叫《4%的人毫无良知,我该怎么办?The Sociopath Next Door》,书中提到有将近4%的人口比例为反社会性格,这些人可以做出任何坏事,却不会感到丝毫罪恶感。

假设台湾的上网人口有七百万人,4%就有28万人,比嘉义市人口还多。如果28万人每天发表一段极端性的言论,一年就有一亿多则。就算把比例降到万分之一,每人每天写一篇,一年也超过25万篇。

透过网络,不仅强化了这些人的联系,也很容易地将这些言论送到你眼前。或许有人对有多少比例的人没良心有意见;或许有人认为大多数坏人被关在监狱里,所以实际能上网的坏人不多。

可惜的是,这世界不是只有好人跟坏人这么简单。

有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研究者将参加实验的女大学生分成匿名组跟非匿名组,匿名组可以用衣物遮掩外表,其他人无法轻易地指认出她是谁;非匿名组则必须别上有自己姓名的牌子。

研究者骗她们说要研究的是人在压力下的创意表现,请她们负责用电击制造压力,她们可以自行决定要不要电击跟电击持续的时间。为了让她们知道电击会造成多大的痛苦,还要她们先体验过一次电击。

跟研究者同谋,饰演被电击的受害者的是两位受过表演训练的女性,一位被形容成非常和善,另一位则讨人厌。当女大学生按下电击钮时,会有灯号亮起,她们就会逼真地演出痛苦的模样。

实验结果很清楚:匿名组的女大学生对两位受害人的电击次数是非匿名组的两倍。此外,匿名组对两位受害者的电击次数是一样的,无论先前被形容为很和善还是不讨人喜欢,结果并没有差别。而且,匿名组对受害者持续电击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

相较之下,非匿名组对于喜欢的和讨厌的电击目标就会出现差别待遇,对前者比较不常做持续电击。

当匿名的女大学生有机会伤害电击对象时,她们会不管自己之前是喜欢或讨厌她们,这说明了,匿名(心理学的专有名词为“去个人化”)对她们的心理状态造成剧烈变化。

持续增长的电击,加上有多次机会造成他人痛苦,反而强化了这样的行为,激发了更强烈、更不受控制的反应。

这个实验典范已经被许多实验室和田野研究重复验证过,证实匿名状态(去个人化)不只会对上述的女大学生发生影响,对一般人也会。

从这些研究中可以导出一个重要结论:任何让人感觉拥有匿名性的事物或情境,也就是任何让人觉得象是没人认识或没人想认识他们的状况,都会削弱他们个人的行为辨识度,并因此创造出为恶的潜在条件。

而第二项因素的加入,更会使这个结论的有效性大增;如同这些研究的设定,如果情境本身或其中的行动者允许人们从事反社会及暴力行为以反对其他人,他们就会彼此开战。

但是相反地,如果情境的匿名性只是削弱了人们的自我中心心态,而情境也鼓励从事公益行为,人们就会彼此相爱。(在集会活动的背景下,匿名性通常会鼓励更多社会参与的集会出现)。

回过头来看网际网络,提供了绝佳的匿名环境,达成了最重要的条件。

当每个人在网际网络上的发文或发言,可以不受审查直接贴出来时,则达成了第二个条件,更不用说有人故意搧动的时候了。当然,很容易就会出现极端性的言论。

想要避免自己的网站或部落格被人性的黑暗面影响,就必须从这两个条件着手。

集会游行时的群众,也是处在匿名的状态下。如果集会游行是为了示威抗议,活动前又有政客煽动使用暴力。不会变成暴力抗争,那才真是奇迹。(同理,警方想要避免流血冲突,也必须从这两个条件着手。)

不是只有面具才能赋予人们匿名性,在既定情境中的对待方式也能产生匿名效果。

当别人不是把你当成独立的个体,而是当成系统下的无差别性“他者”看待,或是忽视你的存在时,你也会觉得自己是匿名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更多...栏目热点
每个男人都需要心理治疗:一位心理医生向男同
每个男人都需要心
每个男人都需要接受心理治疗!一位心理治疗师向全体男同胞喊话。 我就开门见山地说…
更多...栏目推荐
更多...热门文章
每个男人都需要心理治疗:一位心理医生向男同
每个男人都需要心
每个男人都需要接受心理治疗!一位心理治疗师向全体男同胞喊话。 我就开门见山地说…
更多...推荐文章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全过程-实用自我治疗技能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
你梦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吗?学习了心理咨询认证课程但面对求助者仍然无从下手?你苦…